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HJ 947-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石油化学工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9:14: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947—2018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石油化学工业

Self-monitoringtechnologyguidelinesforpollutionsources

—Petroleum

chemistryindustry

本电子稿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8-07-31发布2018-10-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947—2018目

前1234567次

言.................................................................................................................................................ii适用范围.......................................................................................................................................1规范性引用文件...........................................................................................................................1术语和定义...................................................................................................................................1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2监测方案制定...............................................................................................................................2信息记录和报告...........................................................................................................................7其他...............................................................................................................................................8附录A(规范性附录)废水有机特征污染物.................................................................................9附录B(规范性附录)废气有机特征污染物...............................................................................10附录C(规范性附录)不同合成树脂类型废水污染物...............................................................11附录D(规范性附录)不同合成树脂类型废气污染物...............................................................12附录E(资料性附录)产生含金属废水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种类...............................................13iHJ947—2018前言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指导和规范石油化学工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提出了石油化学工业和合成树脂工业(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装置除外)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监测方案制定、信息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提出并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环境监测站、北京飞燕石化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18年7月31日批准。本标准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iiHJ947—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1适用范围石油化学工业

本标准提出了石油化学工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监测方案制定、信息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学工业和合成树脂工业(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装置除外)排污单位在生产运行阶段对其排放的水、气污染物,噪声以及对其周边环境质量影响开展监测。排污单位自备火力发电机组(厂)、配套动力锅炉的自行监测要求按照HJ820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4554GB18484GB31571GB31572HJ/T55HJ/T9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94HJ442HJ664HJ733HJ819HJ820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火力发电及锅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令第39号)3术语和定义GB31571、GB31572、HJ8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石油化学工业petroleumchemistryindustry以石油馏分、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参见GB31571附录A)、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的工业。3.2合成树脂工业syntheticresinindustry以低分子化合物——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聚合反应结合成大分子的方式生产合成树脂的工业,或者以普通合成树脂为原料,采用改性等方法生产新的合成树脂产品的工业。也包1HJ947—2018括以合成树脂为原料,采用混合、共混、改性等工艺,通过挤出、注射、压制、压延、发泡等方法生产合成树脂制品的工业,或者以废合成树脂为原料,通过再生的方法生产新的合成树脂或合成树脂制品的工业。3.3废水有机特征污染物organiccharacteristicwastewaterpollutants附录A列出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石油化学工业企业根据生产过程使用或产生量大于等于10吨/年的原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对照附录A确定企业排放废水中应控制的废水有机特征污染物。3.4废气有机特征污染物organiccharacteristicairpollutants附录B列出的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石油化学工业企业根据生产过程使用或产生量大于等于10吨/年的原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对照附录B确定企业排放废气中应控制的废气有机特征污染物。3.5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本标准使用非甲烷总烃作为排气筒和企业边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综合控制指标。4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排污单位应查清本单位的污染源、污染物指标及潜在的环境影响,制定监测方案,设置和维护监测设施,按照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做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记录和保存监测数据,依法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55.15.1.1监测方案制定废水排放监测监测点位排污单位须在废水总排放口、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设置监测点位。5.1.2监测指标与频次执行GB31571的排污单位,应执行表1石油化学工业企业类型相应监测要求,还应根据使用原料,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的产品、副产品,从附录A中筛选废水有机特征污染物指标开展自行监测。执行GB31572的排污单位,应执行表1合成树脂工业企业类型相应监测要求,若生产附录C中列举的合成树脂,还应根据产品类型从附录C中选取其他废水污染物指标开展自行监测。2HJ947—2018表1企业类型监测点位废水排放监测指标最低监测频次监测频次监测指标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周月化学需氧量、氨氮、流量pH值、悬浮物、总氮、总磷、石油类、硫化物、废水总排放口石油化学工业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a雨水排放口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氟化物、总钒、总铜、总锌、总氰化物、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废水有机特征污染物总铅、总镉、总砷、总镍、总汞、总铬、六价铬苯并(a)芘、烷基汞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流量废水总排放口合成树脂工业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pH值、悬浮物、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其他废水污染物d

总铅、总镉、总砷、总镍、总汞、总铬、六价铬烷基汞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自动监测周月半年月半年b日c

自动监测周月半年月半年b日c

季度周月季度注1:设区的市级及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污染物指标,须采取自动监测。注2:监测污染物浓度时应同步监测流量。注:a凡涉及附录E中规定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种类,须在涉及该生产工艺及产品的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监测产生的污染物指标;附录E中不涉及的,应根据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的产品、副产品,确定是否在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进行该项指标的监测。bcd

2020年1月1日起按月执行。排放期间按日监测。指附录C中列举的其他废水污染物。5.25.2.1废气排放监测有组织废气排放监测点位、指标与频次监测点位5.2.1.1废气通过排气筒等方式排放至外环境的,应在烟道上设置监测点位;相同监测指标多股废气混合排放的,应在废气汇合后的共用烟道上或分别在各个烟道上设置监测点位;有机废气回收处理装置应分别在其废气入口及排放口设置监测点位。3HJ947—20185.2.1.2监测指标与频次执行GB31571的排污单位,应执行表2石油化学工业企业类型相应监测要求,还应根据使用原料,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的产品、副产品,从附录B中筛选废气有机特征污染物指标开展自行监测。执行GB31572的排污单位,应执行表2合成树脂工业企业类型相应监测要求,若生产附录D中列举的合成树脂,还应根据产品类型从附录D中选取其他废气污染物指标开展自行监测。表2监测点位氮氧化物工艺加热炉排气筒(单台额定功率≥14MW)二氧化硫、颗粒物工艺加热炉排气筒(单台额定功率<14MW)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非甲烷总烃b

含卤代烃有机废气排气筒c

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d、氯气废气有机特征污染物其他有机废气排气筒c

非甲烷总烃b

废气有机特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硫化氢废水处理有机废气收集处理装置排气筒废气有机特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颗粒物合成树脂生产设施排气筒其他废气污染物e

非甲烷总烃、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合成树脂废水、废气焚烧设施排气筒其他废气污染物e二噁英类f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烟气黑度、一氧化碳、氟化氢、氯化氢、汞危险废物焚烧炉排气筒g

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砷、镍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铬、锡、锑、铜、锰及其化合物)二噁英类年月半年月半年月半年年自动监测有组织废气监测指标最低监测频次监测指标监测频次自动监测季度(月a)季度(月a)月季度半年月半年月注1:设区的市级及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污染物指标,须采取自动监测。注2:废气监测须按照相应标准分析方法、技术规范同步监测烟气参数。注3:对于多个乙烯裂解炉(工艺加热炉),仅需选择炉膛温度最高的裂解炉排气筒进行自动监测。注:a若燃料为净化后干气、瓦斯气、天然气或甲烷氢,则按季度监测,若采用其他燃料,则在使用期间按月监测,特殊时段时应加密监测频次。4HJ947—2018监测点位bcdefg

监测指标监测频次非甲烷总烃有去除效率要求的,应同时监测污染治理设施进口。有机废气排放口排气中若含有颗粒物、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须按月进行监测。待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发布后实施。指附录D中列举的其他废气污染物。适用于废水、废气中含有卤素的情况。危险废物焚烧炉排气筒监测的其他要求按GB18484执行。5.2.2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点位、指标与频次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点位设置、监测指标及最低监测频次按表3执行。表3监测点位无组织废气监测指标最低监测频次监测指标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氯化氢a、苯、甲苯、监测频次季度年季度半年企业边界二甲苯b、氨、硫化氢、臭气浓度苯并(a)芘b

泵、压缩机、阀门、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气体/蒸气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法兰及其他连接件、其他密封设备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注1:对于设备与管线组件密封点泄漏检测,若同一密封点连续三个周期检测无泄漏情况,则检测周期可延长一倍,但在后续监测中该检测点位一旦检测出现泄漏情况,则监测频次按原规定执行。注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以及原料工艺等确定是否监测GB14554中的其他恶臭污染物。注3: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其他要求按HJ733及其他国家挥发性有机物管理规定执行。注:a适用于生产装置的原料、排气中含卤代烃的情况。b

对于仅含有合成树脂生产装置的排污单位,可不监测二甲苯、苯并(a)芘。5.3厂界环境噪声监测厂界环境噪声监测点位设置应遵循HJ819中的原则,主要考虑机泵电机、空冷电机、压缩电机、风机等噪声源在厂区内的分布情况。厂界环境噪声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昼夜监测,监测指标为等效A声级。周边有敏感点的,应提高监测频次。5.45.4.15.4.2周边环境质量影响监测其他环境管理政策,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仅限2015年1月1日(含)后无明确要求的,若排污单位认为有必要的,可对周边水、土壤、环境空气质量开展监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排污单位)有明确要求的,按要求执行。测。可按照HJ664、HJ/T55、HJ/T164、HJ/T166、HJ/T194中相关规定设置环境空气、地下水、土壤监测点位,对于废水直接排入地表水、海水的排污单位,可按照HJ/T91、HJ442中相关规定设置周边地表水、海水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及最低监测频次可参照表4执行。5HJ947—2018表4企业类型类别环境空气a

周边环境质量影响监测指标最低监测频次监测指标监测频次半年年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氯化氢b、苯、甲苯、二甲苯、氨、硫化氢苯并(a)芘、废气有机特征污染物等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氟化物、挥发酚、总钒、总铜、总锌、总氰化物、可吸附有机卤化物、总铅、总镉、总砷、总镍、总汞、总铬、六价铬苯并(a)芘、烷基汞、废水有机特征污染物等pH值、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总季度地表水年石油化学工业地下水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氟化物、挥发酚、总钒、总铜、总锌、总氰化物、可吸附有机卤化物、苯并(a)芘、总铅、总镉、总砷、总镍、总汞、烷基汞、总铬、六价铬、废水有机特征污染物等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氟化物、挥发酚、总钒、总铜、总锌、总氰化物、可吸附有机卤化物、总铅、总镉、总砷、总镍、总汞、总铬、六价铬苯并(a)芘、烷基汞、废水有机特征污染物等年半年海水年年半年年土壤pH值、硫化物、苯并(a)芘、总铅、总镉、总砷、总镍、总汞、烷基汞、总铬、六价铬等a

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氯化氢、苯、甲苯、氨、硫化氢其他废气污染物c等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可吸附有机卤化物、总铅、总镉、总砷、总镍、总环境空气季度地表水汞、总铬、六价铬烷基汞、其他废水污染物d等年合成树脂工业地下水pH值、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可吸附有机卤化物、总铅、总镉、总砷、总镍、总汞、烷基汞、总铬、六价铬、其他废水污染物d等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可吸附有机卤化物、总铅、总镉、总砷、总镍、总海水汞、总铬、六价铬烷基汞、其他废水污染物d等土壤pH值、总铅、总镉、总砷、总镍、总汞、烷基汞、总铬、六价铬等年年半年年注:a每次连测3天。bcd

适用于生产装置的原料、排气中含卤代烃的情况。指附录D中列举的其他废气污染物。指附录C中列举的其他废水污染物。6HJ947—20185.55.5.1其他要求除表1~表3中的污染物指标外,5.5.1.1和5.5.1.2中的污染物指标也应纳入监测指标范围,并参照表1~表3和HJ819确定监测频次。5.5.1.1排污许可证、所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仅限2015年1月1日(含)后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排污单位)、相关环境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的污染物指标。5.5.1.2排污单位根据生产过程的原辅用料、生产工艺、中间及最终产品类型、监测结果确定实际排放的,在相关有毒有害或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录中的污染物指标,或其他有毒污染物指标。5.5.25.5.35.5.466.16.1.1各指标的监测频次在满足本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HJ819中监测频次的确定原则提采样方法、监测分析方法、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按照HJ819执行。监测方案的描述、变更按照HJ819执行。高监测频次。信息记录和报告信息记录监测信息记录手工监测记录和自动监测运维记录按照HJ819执行。6.1.2生产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记录要求6.1.2.1生产设施运行状况a)主体设施按班次记录正常工况各主要生产单元每套装置的运行状态、生产负荷,重点记录各装置的原料用量、辅料用量、主产品产量、副产品产量、取水量(新鲜水)、废水排放量、燃料消耗量、燃料含硫量、原料含硫量与各种金属类含量、运行时间等参数情况。b)公辅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装置、储罐、火炬系统、动力站等,储罐包括设计规模、工艺参数(温度、液位、周转量)等,火炬系统应连续记录引燃设施和火炬工作状态(火炬气流量、火炬头温度、火种气流量、火种温度等)。c)全厂运行情况年生产时间分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生产装置或设施开停工、检维修)、原辅燃料使用量、主要产品产量等。辅料重点记录与污染治理设施和污染物排放相关的内容。6.1.2.2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应当包括设备运行校验关键参数,能充分反映生产设施及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情况。a)废水治理设施包括预处理设施和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两部分,需每天记录废水处理量、回用水量、运行参数(包括运行工况等)、药剂使用量、投放频次、电耗、污泥产生量等。如出现设施停运、检维修、事故等异常情况,需进行记录。7HJ947—2018b)有组织废气治理设施需记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时间、运行参数(包括运行工况等)、使用药剂、投放频次等。如出现设施停运、检维修、事故等异常情况,需进行记录。c)无组织废气排放控制需记录措施执行情况,包括储罐、动静密封点、装卸的维护、保养、检查等运行管理情况。6.1.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记录记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处置量、贮存量;按照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要求,按日记录危险废物的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处置量、贮存量及其具体去向。原料或辅助工序中产生的其他危险废物的情况也应记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见表5。表5类别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来源废物名称灰渣、脱硫石膏、袋式(电袋)除尘器产生的破旧布袋废碱液、废酸液、废催化剂、含油污泥等注:其他可能产生的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6.2信息报告、应急监测报告、信息公开按照HJ819执行。7其他排污单位应如实记录手工监测期间的工况(包括生产负荷、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外,按照HJ819执行。8HJ947—2018附录A(规范性附录)废水有机特征污染物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废水中有机特征污染物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1,1,1-三氯乙烷五氯丙烷三溴甲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二溴乙烯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硝基苯类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序号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废水中有机特征污染物异丙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甲醛乙醛丙烯醛戊二醛三氯乙醛双酚Aβ-萘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苯甲醚丙烯腈丙烯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环烷酸黄原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苯胺类丙烯酰胺水合肼吡啶四氯化碳四乙基铅二噁英类注:无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的指标待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发布后实施。9HJ947—2018附录B(规范性附录)废气有机特征污染物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废气中有机特征污染物正己烷环己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溴甲烷溴乙烷1,3-丁二烯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二氯乙炔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氯苯类氯萘硝基苯类甲醇乙二醇甲醛乙醛序号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废气中有机特征污染物丙烯醛丙酮2-丁酮异佛尔酮酚类氯甲基甲醚二氯甲基醚氯乙酸丙烯酸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异氰酸甲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硫酸二甲酯乙腈丙烯腈苯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丙烯酰胺肼(联氨)甲肼偏二甲肼吡啶四氢呋喃光气氰化氢二硫化碳苯并(a)芘多氯联苯二噁英类注:无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的指标待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发布后实施。10HJ947—2018附录C(规范性附录)不同合成树脂类型废水污染物序号123废水污染物苯乙烯丙烯腈环氧氯丙烷适用合成树脂类型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ABS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序号91011废水污染物总氰化物丙烯酸苯适用合成树脂类型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甲醛树脂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砜树脂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碳酸酯树脂4苯酚酚醛树脂12甲苯5双酚A678甲醛乙醛氟化物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砜树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聚甲醛树脂热塑性聚酯树脂氟树脂13乙苯141516氯苯1,4-二氯苯二氯甲烷注:无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的指标待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发布后实施。11HJ947—2018附录D(规范性附录)不同合成树脂类型废气污染物序号1废气污染物苯乙烯适用合成树脂类型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ABS树脂ABS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醚醚酮树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聚甲醛树脂热塑性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序号15废气污染物光气适用合成树脂类型光气法聚碳酸酯树脂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醚醚酮树脂聚苯硫醚树脂丙烯酸树脂234丙烯腈1,3-丁二烯环氧氯丙烷161718二氧化硫硫化氢丙烯酸5酚类19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树脂678甲醛乙醛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氨氟化氢氯化氢202122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甲醛树脂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砜树脂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醇酸树脂9聚氨酯树脂23甲苯1011121314聚氨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氨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氟树脂有机硅树脂2425262728乙苯氯苯类二氯甲烷四氢呋喃邻苯二甲酸酐注:无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的指标待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发布后实施。12HJ947—2018附录E(资料性附录)产生含金属废水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种类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生产工艺产生含铅废水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种类醇酸树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金属盐)三苯甲烷染料(甲基紫)环烷酸盐、硬脂酸、金属盐缩合聚合二烷基胺+二硫化碳福尔马林+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缩合反应,氧化其反应产物与金属碱中和产生含镍废水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种类乙酸盐、7,11-十六双烯-1-醇丙烯酸正构烷烃烷基胺苯-甲苯-二甲苯氢化双酚-A(双环己醇-A)正丁醇1,4-丁二醇丁烯(混合物)铃兰醛(羟基二氢香茅醛)环己醇偶合反应,低压加氢,酯化反应丙烯经过丙烯醛氧化C6-C22α-烯烃(乙烯低聚物)加氢反应醇类胺化石蜡(环己烷)加氢双酚-A加氢将氧化合成的正丁醛加氢1,4-丁炔二醇加氢蒸馏C4的热裂解物香茅醇水合氧化苯酚蒸馏,催化加氢乙酸盐、9-十二烯-1-醇丙烯腈己二腈对氨基乙酰苯胺氢化三联苯1,3-丁二烯1,3-丁二烯乙二醇4-氯-2-氨基苯酚环烷烃环己酮乙胺异丁子香酚(反式)氢化脂肪酸脂肪胺11-十六碳醛异丁醇异丙基胺(异丙基一胺,异丙基二胺)甲醇甲醇偶合反应,低压加氢,酯化反应丙烯氨氧化丁二烯直接氰化对硝基乙酰苯胺加氢以镍为催化剂,三联苯加氢蒸馏提取C4的热裂解产物丁间醇醛加氢4-氯-2-硝基苯酚芳香烃在煤油中催化加氢以环己醇为中间体,由苯酚经过加氢-脱氢乙醇胺化还原正、反式异丁子香酚混合物分离动物脂酸或椰油酸加氢动物脂肪腈或植物脂肪腈加氢偶合反应,低压加氢将氧化合成的异丁醛加氢异丙醇氨基化(氨+氢)还原天然气经过合成气高压合成丁烷氧化醇酸树脂秋兰姆(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六硫化物4,4'-二-(N,N-二甲基苯胺)甲醇、迈克尔加成的二聚水分子邻苯二甲酸酐+丙三醇+植物油酯,缩合聚合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硫4,4'-亚甲基-二-(N,N-二甲基苯胺)在氧化铅条件下氧化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二烷基胺+二硫化碳酸盐(金属盐)乙胺类(一乙基胺、乙醇的氨合物(氨+氢)还原二乙基胺、三乙基胺)正丁醛经过正丁醇醛缩合加2-乙基己醇氢脂肪胺脲醛织物树脂六氢苯酐二异丁基胺芳樟醇脂肪腈加氢N-二(羟甲基)脲+N,N'-二羟乙基脲缩合丁二烯或马来酸酐(Diels-Alder反应)+氢,缩合反应异丁醇氨解2-蒎醇高温分解13HJ947—2018产品甲醇三(羟甲基)甲基胺N-乙基吗啉α-烯烃蒎烷2-(ρ-辛基酚)硫镍盐N,N-二甲基哌嗪聚氧丙烯二胺3-甲氧基丙基胺山梨醇乙硫胺酯甲基化脲醛树脂(纺织树脂)生产工艺天然气经过合成气低压合成三(羟甲基)硝基甲烷加氢吗啉+乙醇乙烯低聚物&齐格勒-纳塔聚合α-蒎烯加氢ρ-辛基酚+氯化硫(S2Cl2),用镍碱中和哌嗪+福尔马林,加氢缩合聚丙烯乙二醇+氨丙烯酰胺氨基化还原(甲醇、氢)糖加氢异丙基黄酸盐+乙胺脲醛树脂甲基化加和产品N-甲基吗啉2-甲基-7,8-环氧十八烷石油烃树脂氢化物2-蒎醇哌嗪聚氧化烯烃胺2-氨基-2-甲基-1-丙醇正丙胺环丁砜甲苯二胺(混合物)甲基化乙二醛脲醛树脂生产工艺吗啉+甲醇偶合反应、低压加氢、环氧化作用石油烃产品加氢氢过氧化蒎烷还原乙醇胺氨基化还原(氨+氢,金属催化剂)聚氧化烯二醇+氨2-硝基-2-甲基-1-丙醇加氢正丙醇氨基化还原(氨、氢)丁二烯+二氧化硫加氢缩合二硝基苯催化氧化甲基化的脲醛树脂和乙二醛反应产生含铬废水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种类松香酸甲酯正丁醇脂肪胺异丁醇乙硫醇羰基醇(C7-C11)正丙基醇苯乙烯1-四氢萘酚、1-四氢萘酮混合物乙烯基甲苯松香酸(树脂)和甲醇酯化将氧化合成的正丁醛加氢脂肪腈加氢将氧化合成的异丁醛加氢乙醇+硫化氢C6-C10烯烃羰基合成和加氢将氧化合成的丙醛加氢乙苯脱氢萘满(1,2,3,4-四氢化萘)氧化乙基甲苯脱氢丙烯酸环己酮洋茉莉醛环已硫醇甲醇聚氧丙烯二胺SAN树脂苯乙烯3,3,3-三氟丙烯丙烯经过丙烯醛氧化以环己醇为中间体,由苯酚经过加氢-脱氢以铬为催化剂,异黄樟素氧化环己醇+硫化氢天然气经过合成气H.P.合成聚丙烯二醇+氨悬浮聚合甲基苯甲醇脱水氟化氢催化取代氯丙烷14

HJ 947-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石油化学工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f29v0xzws79ew80o94h77xpo584e200r1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