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 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
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 ) 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与前朝相比,西周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的完善是实行了: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嫡长子继承制 3.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②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③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 ④体现了封建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
正确叙述是: ( )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
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
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7.汉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 ( ) 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B.分割宰相权力
C.削弱地方权力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8.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 ( )
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 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历程的排列是: ( )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⑤中朝制度的建立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②③① C.②④⑤①③ D.⑤④①②③ 10.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11.为了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把全国分成若干区域,进行分级管理,这是行使中央集权统治
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制度中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 (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道州县制 D.行省制
1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
要来自于: ( )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 13.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
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 )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14.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
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A.历史传统的不同 B.生产方式的不同 C.生活习俗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 15.宋徽宗时期,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
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这说明 : ( ) ①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②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 ③“市坊”制度已经被打破 ④“侵街”的现象在今天的城市发展中仍大量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
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17.日升昌票号由山西商人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远及欧
美、东南亚等地,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山西票号商人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至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这最能说明 : ( )
w.w.w.k.s.5.u.c.o.m w.w.w.k.s.5.u.c.o.m w.w.w.k.s.5.u.c.o.m w.w.w.k.s.5.u.c.o.m w.w.w.k.s.5.u.c.o.m w.w.w.k.s.5.u.c.o.m
A.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 B.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C.明清商业出现新的特点 D.商业竞争的加剧 18.晋中王家大院(右图),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
院落123座,房屋1 118间,面积共45 000平方米。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9. 明朝中后期,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
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史学界一般认为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 ) 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的地区 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
C.机户与机工、暑袜店主与当地居民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D.丝织业和暑袜制造业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20. 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1.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2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
主要得益于: (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史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有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
话是: (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24. 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5.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26.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7.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 )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2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29.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
小题,你觉得哪些比较适宜: (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推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其中31题为11分、32题为14分、33题为15分,共40分) 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能事本而禁末者,……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