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花城出版社走进音乐世界二年级第三册教案 第一课 过中秋
第一课 过中秋
课 题: 过中秋
教学目标一:了解中国节日传统节日中秋节的风俗与人文内涵,体验节日歌曲中的美感,感受节日气氛。
教学目标二:能有表情的演唱抒情和活泼等不同情绪的歌曲,用歌声表现中秋节的意境,并能背唱其中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在指导下,人人参与自编自演活动。
教学目标三:能从长短不同的语言中懂得音的长短,能富有情感的朗诵配乐诗《月姥姥》,对语感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四:借助语言找到音的长短。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听关于中秋的故事看关于月亮的图片后,在唱关于中秋的歌曲时,更加的感情到位。
教学难点:对 XX XX ∣ X --∣ X X ∣ 节奏的练习。
教具准备:卡片,电子琴,录音机。
1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律动练习 2 师生问候 二 故事导入
1 以童趣色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秋节家家户户要团圆的人文情怀。
2 让学生把课前自己准备的花灯都带到课上来,让同学们互相欣赏,为本课的主题过中秋营造氛围。 三 学习新歌
1 学生听范唱,第二遍跟唱 2 学生分句跟琴模唱 3 听老师模唱,学生跟唱。
4 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唱熟后交换。
5 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展示自己: A 表演唱的方式
B 舞蹈的方式,剩下的学生伴唱。 C 选择打击乐器为他人表演伴奏的方式 D 用画画的方式设计自己喜爱的花灯。 四 教授新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1 通过对话让学生说说中秋节除了观花灯、赏月外,还吃过月饼吗?都喜欢吃
2 哪些品种的月饼?在《爷爷为我打月饼》歌曲中,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吃的月饼画出来,让大家分享。边画画边让学生听熟歌曲。 2 老师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 师范唱,学生跟唱。
4 学会歌曲后,鼓励学生独立演唱此歌曲,并请同学们结伴为大家表演。 五 小结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候 二复习旧歌
《中秋节》 《爷爷为我打月饼》 三 学唱新个歌
1 先于《爷爷为我打月饼》进行对比,让学生谈谈感受。 2 边听边随音乐的节拍左右摆动,感受抒情而流畅的歌曲韵律
3 模仿老师的样子边朗读歌词边做第一拍拍腿,第二、三拍拍手的律动。
4 在听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的做动作帮助记忆歌词,体验和感受歌曲的美感。 四 配乐诗朗诵
1 把配乐诗朗诵的的内容编个故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一种幻想朗读《月姥姥》,培养学生朗读的语感。 五 练习
1 老师与学生合作游戏
2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举出语音与节奏长短相关的话。
3 分声部做一做书上的两个声部有节奏的声势练习,注意小声说,能相互倾听。 六 小结
3 第二课《唱唱、跳跳》 第二课《唱唱、跳跳》 课题:唱唱、跳跳
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对五声音阶的相对音高概念,能打着手号唱准五个音组成的歌曲。
教学目标二:通过畅游和欣赏等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唱唱跳跳的音乐活动中,用体态动作感受和表现活泼愉快的音乐情绪,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变化等规律做出真确的反应。
教学目标三:进一步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珍惜同学之间友谊,培养热爱同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这节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体验中,感受和表达“唱唱、跳跳”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建立自信心。 教学难点:五声调式的音准的解决。
教具准备:卡片、头饰、小乐器、电子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候 二 导入
1 用卡片导入,学会手号的打法,以及唱准唱名,可用老师唱唱名,学生边打手号边模唱。
2 用游戏的方法帮助音高的听辩和模唱。
3 结合《五声歌》的内容,老师打手号让学生根据手号视唱唱名,逐句模唱。 三 学唱《五声歌》 生以听唱法学会这首歌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