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的全福人缝做,禁忌孕妇和寡妇参加。“喜被”一般用购买好的面料自己缝制,被面以绸缎的为好。这样显得富贵华丽,也更吉庆。缝制喜被的人数最好是双数,一般是四个人、六个人或是八个人比妥当。缝制者的生肖要与新婚夫妇的生肖相合,不能相冲相克,更不能有头两内顶白者参与缝制(即在头两年内死了父母亲的人参与缝制)。缝制好后还应在被子的四角缝上红枣、栗子、桂圆、花生等物,有“早生贵子”的含义。
枕头一般是由枕心和枕套组成。过去用的枕心多是谷壳、荞麦皮、芦花蕊等,现在的多是用木棉、羽绒等组成。枕套的种类也很多,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其他物品选择。枕头有一对的,也有“连枕”。新婚夫妇以选购一套“连枕”较好,有永结同心的好意头。一般在枕套里面还应放一段芝麻颗,更蕴涵“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意境。
总而言之,作为特殊的卧房——洞房,在布置时着重体现着隆重、喜庆和吉祥这三大主体而展开。
在婚礼当天晚上,新郎和新娘在睡觉之前,也需要人来铺床,一般是由小姑子来完成,新娘也要给小姑子红包来讨彩头。
五、吹吹打打迎新娘
迎亲,这是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旧俗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当代大多是新郎自己迎亲。在迎亲前前后后整个过程中,女方男方各自要举行一些习俗活动。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在满足了亲友们的要求后,才能顺利进门,这叫做“讨喜”。在进去女方家后男方要换一套衣服,这套衣服是有女方家准备的,最主要的是鞋子,亲友们会抢着把新郎叫上的鞋脱下来,这样会讨到“脱鞋钱”。为了热闹,新郎一般会在鞋内贴上双面胶,增加难度,使整个过程变得十分的好笑。然后男方家就准备入席。在宴席后,女方家就可以准备送亲了。
翘首以待的花轿终于抬到了男方大门口,婚礼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娘下轿入门的一瞬间,各地的风俗一般不同,在盂县当地,新娘的轿子到了门口,男方家要先放炮,在鞭炮声中新娘由新郎的父亲或兄弟背新娘进门,在这时新郎家的朋友会来闹新娘,用大头针或图钉来扎新娘和背新娘的人,新娘在众人的嬉闹中进门。新娘在整个过程中脚不能接触地面,要由人直接背到新房的床上。
新娘进门后,亲戚朋友就会进来看新娘,新娘在这时就会把身上带的喜糖分给众人,来分享喜悦,并等待典礼的时间。
六、掀起新娘的盖头来
盖头又称盖井、方巾,是新娘在婚礼上的重要饰物。娶亲花轿来到家门口,催新娘上轿,新娘先拜别父母,然后用红巾蒙首,让伴娘搀扶上轿。花轿载着新娘,来到夫家,举行婚礼。
揭盖头仪式是在洞房里举行的。民间对新郎新娘入洞房之俗向来很讲究。
七、新人共饮交杯酒——合卺
新郎新娘共饮“交杯酒”,是入洞房后到圆房之前的一个趣俗。我们在婚礼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两个酒杯斟满酒,新郎新娘各取一杯,面对面站着,用拿酒的手臂相互交错套折,同时喝尽杯中酒。喝完后手臂再放开。整个过程尽管时间不长,但两位新人当着众人的面,手臂相交,腼腆的神情和喝酒时的拘谨,着实令人忍俊不禁。伴随着大家的哄笑和掌声,满杯酒下肚的当事人脸色红润,显露出娇羞和幸福,频频向在场的亲友们致谢,气氛热烈。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在盂县当地,新娘有吃生饺子的习俗。北方人喜食饺子,逢年过节均以饺子为美食,洞房里照样视饺子为吉祥食品,饮交杯酒后为吃饺子,一般洞房里的饺子虽然经过蒸煮,却故意煮的半生不熟,当新娘吃第一只饺子时,会故意问道:“生吗?”新娘照实回答道:“生的。”寓意为生子。此俗本地称为“儿女扁食”。
八、新房里的狂欢——闹房
结婚礼仪中,最有意思的算“闹房”。“闹房”又称“吵房”、“戏新”、“戏妇”、“弄新妇”等。顾名思义主要是以闹新娘为主,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郎也成为人们嬉闹的主角。婚礼当晚,喝过交杯酒,闹房即开始。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因为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闹房当然也有其有利的一面。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在闹房结束后,整个的婚礼就基本上就算是结束了。
婚姻是人生仪礼中最隆重的大事,它标志着一个人告别青少年时代,进入成家立业、发展家族的重要阶段。所以,婚礼向来为人们所重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婚礼的步骤也比较简化了,可是其中的一些传统的东西还是保留了下来,体现这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祝愿,当然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增加了很多古时没有的环节,也体现出来现代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期望。不论何种形式的婚礼和习俗,都意味这一对新人将要一起生活,面对困难,是青年男女成熟的标志。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万建中,《婚俗》,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2、龙生庭,《婚俗趣话》,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08 3、程来生,《风俗流变》,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4、薄一冰,《盂县志》,中国-方志出版社,199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