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实验2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②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
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和Cl的数目之比为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一
【答案】(5分)(1)②③ (2)3 (3)①K2CO3 ②2 ③KCl、Ca(NO3)2
3、(2011·山东烟台)(8分)某兴趣小组发现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他们要探究在腌制松花蛋过程中都有哪些物质对鸭蛋起作用。于是取少量泥料在水中溶解,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探究其成分。
【猜想与假设】他们都认为滤液中一定有NaCl和NaOH。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其他成分他们分别做出了如下猜想: 小亮猜想:还可能有Na2CO3
小强猜想:还可能有Ca(OH)2和Na2CO3 你认为谁的猜想是错误的 ,理由
是 。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还可能有 。 【活动与探究】小亮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稀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于是他得出结论:没有Na2CO3。
请你选择CO2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相应结论
【反思】小强认为小亮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答案】(8分)【猜想与假设】Na2CO3+Ca(OH)2=CaCO3↓+2NaOH 小强 Na2CO3和Ca(OH)2不能共存 Ca(OH)2
【活动与探究】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有Ca(OH)2;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没有Ca(OH)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反思】滴加盐酸量很少,在氢氧化钠未反应完之前,不会产生气泡。
4、(2011·山东烟台)(7分)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 ① ② ③
图1 图2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 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 ”成立。
【答案】(7分)(1)② (2)CO2 (3)除去气体中的CO2 (4)I、Ⅱ 气体通过B、C装
置时,会带入水蒸气(或A中导出的气体本身可能含有水蒸气) 在点燃前将气体先通过干燥装置 (5) IV
(2011·江苏泰州·9·2分)9.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布和丝绸
C.用水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解题思路】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对物质进行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B错误;氧气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碳酸钙粉末不能溶于水,碳酸钠粉末能溶于水;灼烧棉布有烧纸的气味,而灼烧丝绸则有烧羽毛或头发的特殊气味,这些方法都能将其鉴别开,故A、C、D的鉴别方法正确。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些物质的性质或特性,所以试剂或方法与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大。
(2011·江苏泰州·13·2分)1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密度就越小。则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是 A.CH4
B.CO
C.SO2
D.N2
【解题思路】解题时注意题中的信息“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密度就越小”,通过简单计算,CH4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所给的四种物质中最小,所以其密度最小。 【答案】A
【点评】本题为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题中的有效信息,解题的基础是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本题难度中等。
(2011·江苏泰州·19·2分)19.除去下列物质中括号内少量杂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A.CaO(Ca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CO2(CO):在氧气中点燃
C.H2(HCl、H2O):把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干燥管 D.KNO3(K2SO4):溶解,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解题思路】除杂质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被提纯物质
反应;二、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在A中,CaO和Ca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A不合理;B中,CO2中混有的少量的CO不能燃烧,故不合理;在C中,HCl和H2O通过盛有足量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干燥管后,全部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而H2与生石应或烧碱都不能反应,所以剩余的是纯净的H2,故C合理;在D中,反应后会留下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故D不合理。 【答案】C
【点评】本题通过除杂质问题考查了一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知识,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遵循除杂质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大。
(2011·江苏泰州·25·15分)25.(15分)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教改先锋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红色。原因是 ▲ ,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原因是 ▲ ,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
(3)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假设]
小英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假设: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 ▲ [实验探究] Ⅰ.小英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 探究所用 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 澄清石灰 量原澄清石灰水 水是否变 ②取稀硫酸与碳酸钠 质 反应制取CO2 步骤③中现象为: ▲ ▲ 步骤③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 实验结论: ▲ ③ ▲ Ⅱ.小青的探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