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独生子女家庭的居家养老问题
作者:魏婧怡
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25期
据目前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生育率只有1.4-1.5的水平,远低于国际平均生育更替水平的标准。针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独生子女应如何应对居家养老,已然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
一、我国目前年龄结构现状
从1982年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来,全民的贯彻和实施已经使其对我国的社会结构和家庭构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4年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就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以上人口达1.38亿,占总人口的10.1%。仅13年到14年一年的时间,老年人口就净增长1000万人。在这些人当中,大多数还都是以独生子女的家庭存在着。很显然,我国的人口矛盾已经从总人口规模问题转向了人口年龄结构问题。
二、独生子女面临的养老挑战
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又被称为倒金字塔型结构模式,现在已然成为了社会的主体。虽然统计数据具有时效性,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即使政府再不断改革和加强城乡养老体制,也很难在短期内缓解独子养老的压力,以及疾病,生活保障等带来的实际问题。 (一)居住方式的差异
这是影响独生女性赡养老人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异地求学就业,以及通婚半径扩大等各种原因,一般女性会选择在婚后同丈夫和公婆一起居住;但如果女性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随着现代理念的发生以及传统居住模式的转变,她往往会有一些选择和自己父母居住在一起的自主性。当如果丈夫也是独子的话,那这种自主性就会大大的降低,毕竟男婚女嫁还是决定了养儿防老的理所应当,最后女性往往处于弱势力量,选择和男方父母一起居住。
这种不可避免的居住距离使得子女在照顾父母时难免会顾此失彼,对老人在生活照顾方面力不从心。若父母身体健康,赡养负担尚能承受;一旦老人身体状况出现问题,他们一般就会倾向于子女的看护。就这一方面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在日常生活中的责任分担,只能夫妻二人相互替换的照顾老人,难免就会有所欠缺。 (二)给予父母精神和物质的缺失
人到老年时往往会因为空闲时间的增多而产生失落感和寂寞感,尤其是退休以后,离开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岗位和职业,老年人会因为自身存在感的微弱而产生心理和情绪上的问题。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