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写作态度不严肃的投稿者非常反感。 有一次,一个青年投稿者寄了几首诗给冯塔纳,还附了一封信。信 上说:\我对标点符号是不大在乎的,请你自己添上好了。\冯塔纳一 看,诗写得十分拙劣。当然,对待写作这么满不在乎的人,是写不出什 么好诗来的。 冯塔纳立即提笔写了一封退稿信。信上说:\下次来稿,请光寄些 标点符号来吧。至于诗,由我自己添上好了。\
巧妙的婚书
从前,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长大后是满脸的麻子, 一头黄水疮弄得脱了头发,左手残废,一只跛脚,到了婚龄时,做父母 的着实犯了愁。 老夫妻俩为了女儿能出嫁,花了很多的钱物,请来了一位有歪点子 的先生。恳请代写张婚书。那歪才先生的笔下果然生了花,一个求婚的 小伙子看了婚书后,果断地订下了这门亲事,及至结婚那天,双方发生 了激烈的争吵。男方说:\你们婚书上明明写着:'墨黑的头发,没有 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子是一把好手,'讲得天花乱坠,谁知却 是麻脸秃头,缺手跛脚,这样的姑娘我们是不能要的!\女方反驳说:\婚书上写得很清楚,'墨黑的头发没有,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 子是:一把好手。'你们既然答应下来,现在就不能变卦!\双方争执 不下,于是到县衙门说理。县官问清情况后,一审视那张婚书,上面的 句子没有标点断句,也难怪女方强辞夺理,现在事情巳经闹得这个地步, 怎么裁决 就把男方狠狠地训斥一顿:\你们办事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后果应由你们负责。\男方没法,只好把丑媳妇娶了回去。
用标点符号写成的《自传》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 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 碑上的墓志铭,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纸命笔。 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神情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 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色道:\一阵横冲直撞;落 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到底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果公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 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甲看后说,这场足球赛是山东队赢了。因为公报上写的是:\这一 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乙看后,却不同意甲的说法,他认为公报上明明写着:\这一场激 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到底谁是冠军呢 原文没有标点,谁也说不清。
标点符号的功劳
苏联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给《海员报》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题材 很有趣,写得也很好,但层
次不清,文章显得很杂乱。编辑们不知怎么 办好。老编辑布拉果夫主动把稿子拿去,整整搞了一夜。 第二,当编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都惊呆了:内容是如此风趣, 行文是如此流畅,层次是如此清楚,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全文竟未增减一 个字。编辑们问布拉果夫怎么搞的,布拉果夫回答说:\这里并没有什么秘诀,这完全是标点符号的功劳。你们看,这里 的每句,我都打上了标点,特别仔细地标上了句号。当然,还有分段, 这是一件大事情。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它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 让它撒落。\梭勃里知道后,抱住布拉果夫,亲了他三次,并激动地说:\谢谢 您! 您给了我一个再好没有的教训, 我深感到我对以前的作品是有罪的。 \
一个逗点
有一次,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举行宴会,宾客们济济一堂,在客厅 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的到来,很是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匆忙忙赶 来了,急忙向客人施礼道歉。客人们问他干啥去了,他回答说:\我修 改我的诗稿。\客人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 \王 尔德满意地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点, 但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又把它加进去了。\
\——雨果。\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 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 \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 内容也只有:—— \! 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两 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两个标点符号,把他们之间要表达 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这件事不能不使人拍案叫绝。
标点救人命
清朝末年的一天,慈禧太后召来一位书法家题写扇面。书法家大笔 一挥。写了首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书法家 一时疏忽,写时漏了个\间\字,慈禧见了勃然大怒,认为书法家讥笑 她没有学问,当场要问死罪。 书法家急中生智,不慌不忙地说:\老佛爷息怒,我是用王之涣诗 意填写的词。\接着,便当众断句吟诵:\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 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也想不出 还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只好作罢,还赏了许多白银给书法家。 当时还没用标点符号,但是,那位书法家吟诗时的停顿,正相当于 现在标点的作用。就这样,标点救了书法家的性命。
古怪老翁作遗书
从前,一位老人临终时交给子女一份遗书。子女安葬了老人后,拆 开遗书一看,只见上面写道:\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儿子和女婿看后,都很高兴,各抄一份,作为凭证。儿子说:\家 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女婿也说:\家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两人争执不定,闹到公堂。 县官叫他们各摆理由,他们各自拿出了所抄的遗书。女婿抢先念道:\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县 官说:\看来这是得归你。\儿子说:\不能归他!家父的遗书是这样 说的:'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 涉。'太爷呀,这财产应该归我。\县官左右为难,摊开两手说:\哎呀,这该咋办好呢 \
下雨天,留客天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吝啬,外号\磁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玻璃猫\。 这些\雅号\无非是说此公一毛不拔罢了。他平时最怕把客人留在家里 吃饭。有一天,远道来了一位客人,凑巧得很,一进门就下起雨来。客 人知道主人是个吝啬鬼,就故意不走了。他对主人说:\本来我不打算 在这里吃饭的。你瞧,雨下得这么大,回不去了。这是天留客啊!\主 人一听,心往下一沉,脸拉得老长老长的,立刻写了十个字送到客人面 前。这十个字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想说\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以为客人看了这几个字会快快滚蛋。谁知道由于上面没 有标点,让客人钻了空子了。客人捉摸了一会儿,在上面加上几个标点, 结果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主人一看,无可奈何,只 好吩咐家里人赶快备饭,招待客人。
巧加标点斗敌顽
在 8 年抗日战争中,华北平原的一个村子里,有个奴颜婢膝,为虎 作伥的汉奸王二狗,勾引日本鬼子欺压百姓。一天夜里,王二狗带着日 本鬼子抢掠了李各庄老百姓的东西后,还在墙上写了一条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日本鬼子走了以后,王二狗躲进他那狗窝睡觉去了。当晚明月当空, 金风送爽。半夜时分,儿童团员小明和小英借着月光,在那标语的\卖\字后面加了个逗号。 第二天早上阳光普照,天高云淡。汉奸王二狗一看标语,分明写着: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他越看越气,却又无计可施,只得夹着尾巴溜走。
别字父子
从前有个叫季康子的土财主,他识不了几个字,却要故作斯文,满 口\之乎者也\。他有个儿子名叫日叟,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少爷。这父 子俩经常读别字,闹出许多笑话,人们称他们为\别字父子\。 有一次,儿子奉父命出外做生意,走到一个地方,突然遇到大雨, 他没有带雨伞,浇成了落汤鸡。日叟只好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信是这样 写的:\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都有命(伞),就我无 命(伞),有命(伞)快带命(伞)来,无命(伞)则带钱来买命(伞)。 儿字。\信
送到家时,正碰上季康子大宴宾客,他拿过信一看,顿时气得脸 色铁青,原来,信封上写着:\李(季)麻(康)子大人收\。再看内 容,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马上提起笔来,给儿子回了一封信, 信上写道:\四(日)嫂(叟):你会马(写)则马(写)之,不会马(写) 则熊(罢)乎,堂上有容(客)哉,差(羞)死我也!父字。\
别字大王
十年内乱时,有个叫阿狗的教卫组负责人。一天,他带着秘书来到 一所学校作报告。 \同学们,你们如果像张铁生那样敢于反潮流,我也可以让你们出 国,比如,到……到……到墨西哥去。\台下哄堂大笑,急得秘书赶紧凑到他耳边说:\墨西哥!读墨!\阿狗先是一窘,然后又强自镇定地对学生说:\笑什么!墨不是黑 的吗 墨西哥叫黑西哥不也可以吗!你们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要把你 们送到墨龙江去!\下面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秘书又慌忙替他纠正:\黑龙江!读黑!\阿狗对着秘书两眼一瞪:\方才我读黑,你硬要我读墨;现在我读 墨了,你又硬要我读黑!你这不是往我脸上抹墨吗 \
树上吊死鬼
弟弟不认识\槐\字,便问念中学的哥哥。哥哥左看右看,也认不 太准,但他又怕弟弟看不起他,便随便说道:\念鬼。\弟弟不太相信地问:\鬼字怎么还有个木旁呢 \哥哥解释说:\这是吊死在树上的鬼。\
胸有成个个
在\十年动乱\的年代,一位坐直升飞机上去的\四人帮\的小爪 牙当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但他文化水平低,每次作报告都是秘书起 草,然后照念,常常闹出笑话。 有一次,这位\领导\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他看着稿子说:\我 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要做到胸有成个个。\说到这里, 大家先是一愣,而后哄堂大笑,知道他把\竹\字分开念了。可是他见 大家哄笑,以为自己讲得生动,于是又解释道:\胸有成个个'就是 说,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有个成功的把握,做一个成功一个,个个都成 功,这叫做胸有成个个。\然后,他又接着讲:\当然,计划性强这仅 仅是成功的开始,更重要的,我们要苦干实干加二十三干!\听众又是 一愣,而后笑得更欢,知道他将\巧\字,误看成\了。可是他又 以为自己讲到精采处, 于是又借题发挥:\我们平常不是说干劲十足吗 现在'十'是不够了,加倍二十也不够,再要加上三,叫做'苦干实干 加二十三干',这才能反映我们的精神面貌!\
念小坑儿
有个人长着一脸麻子,也最犯忌人说麻子。这天饭后,他陪儿子小 宁看画书。 \爸爸,这是个啥字儿 \这……\爸爸一看正好是个麻子的麻,就不知怎么给说了。 \你认不得吗 \小宁见爸爸
的脸红了,就追问道。 \谁说我认不得 \爸爸总是爸爸,就心生一计,哄起了小宁:\念 小坑儿。\不对,不对。\小宁看着\麻\字,感到奇怪了:\一个字怎么 能念三个音呢 \怎么不对,你看那明明是三个字吗 \他把麻字给分开解释说。 \哎,还不对,这样是广木木,不是小坑儿呀 \小宁不服气地噘 起了嘴。 这下可把他惹火了:\混蛋,你老子长了一脸的小坑儿,怎么能不 念小坑儿 \
山上长的豆
从前,在一个小山庄里,住着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相处得挺和睦, 大伙凑些钱粮,给孩子们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先生认真教书,孩子用心 学习,不到一年,孩子们认识了许多字,大人们十分高兴。不久,这位 先生得了重病,不能继续教书,乡民只得另请一位先生。 这位姓胡的教书先生胸无点墨,只靠骗钱混饭吃。他教书的第一天, 就遇上了一件挠头事。私塾里有一个学生指着书上的一个\岂\岂的 繁体字)字问他:\先生,这是一个什么字 \他接过书,端详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个字么……念'豆'。\学生疑惑地说:\先前那位先生教我念的'豆'字,上边没有'山' 字呀,怎么这个'豆'字上面还有一个'山'字呢 \是啊,\学生们附和着嚷嚷起来。胡先生不耐烦了,他指着那个 字,怒冲冲地喊:\真是'豆'(岂)有此理,没有'山'的豆,那是 平地长的豆,有'山'字的豆,当然就是山上长的豆了!\学生们困惑地望着先生,不住地摇头,嘴里念叨着:\豆和岂为啥 两样写法呢 \不久,这个笑话传到邻村去了,人们都叫他\胡豆先生。\
玉堆宫与王推官
有两个富家子弟,同窗读书,从来就不好好学习。一次趁老师不注 意的时候,偷偷跑出书房,到城外散心。 他俩正走着,忽然发现道路旁边有座\鲁叁墓\,其中一个急忙跑 至眼前,说:\这是'曾参墓',见圣人不拜,一场大罪。\于是,连 忙行了三拜九叩首的大礼。另外一个头一扬,鼻子一耸说:\傻瓜,那 是曹参墓。\说完二人便争吵起来,走着吵着,到了官府门口,恰值王 推官在大堂审案。二人趁机向王推官告明原委,请求裁决。王推官当时 也弄不清楚,就派人传墓周围的住户来询问情况。经过了解,才知道是 鲁叁墓。王推官气愤至极,喝令将二人各打 20 大板,轰出大堂。 二人挨打后,仍互不服气。一个朋友出面为他们调解。一天,在府 学旁边的\玉堆宫\摆下酒席,请他们饮酒。他二人手持请帖,刚要进 门,抬头看见\玉堆宫\的匾额,吓得慌忙逃走。二人嘘嘘喘喘地跑出 了老远,互相看了一眼,说:\那是'王推官'家,幸亏咱俩跑得快, 不然被人抓住,岂不又要挨一顿打!\
衙门走狗
清朝乾隆年间,兴化地区有一个土财主。这个财主本来一点学问也 没有,但偏偏起了一个风雅念头。有一天,他把大画家,大书法家郑板 桥请来,要郑板桥在他家门首写块匾额。郑板桥了解这个财主一向巴结 官府,坑害百姓,因而对他恨之入骨。于是,他提笔在财主的大门上写 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