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编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3节 课时分层训练23 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0:11: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编高考化学备考资料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三)

A组 专项基础达标 (建议用时:30分钟)

1.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N2(g)+O2(g)===2N2O(g) ΔH=+163 kJ·mol-1 1

B.Ag(s)+2Cl2(g)===AgCl(s) ΔH=-127 kJ·mol-1 1

C.HgO(s)===Hg(l)+2O2(g) ΔH=+91 kJ·mol-1 1

D.H2O2(l)===2O2(g)+H2O(l) ΔH=-98 kJ·mol-1 D [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ΔH<0,ΔS>0。] 2.(2015·天津高考改编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2NO(g)+2CO(g)===N2(g)+2CO2(g)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 [C项,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不同。] 3.已知X(g)+2Y(g)

温度/℃ 平衡 常数 该反应的ΔH( ) A.大于0 C.等于0

B.小于0 D.无法判断

667 13 M(g) ΔH。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0 100 T 1.9× 10-2 300 2.4× 10-4 400 1.0× 10-5 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4.将4 mol CO(g)和a mol H2(g)混合于容积为4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

-1

CH3OH(g),1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H2为0.5 mol·L

。经测定v(H2)=0.1 mol·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K=2 B.H2起始投入量为a=6 C.CO的平衡转化率为66.7% D.平衡时c(CH3OH)=0.4 mol·L-1 B [用三段式法计算: CO(g)+2H2(g)起始物质

的量/mol 4 a 0 转化物质

的量/mol x 2x x 平衡物质

的量/mol 4-x a-2x x

2x mol=0.1 mol·L-1·min-1×10 min×4 L=4 mol,x=2,a-2x=0.5×4,a=6。

CH3OH(g)

平衡时,c(CO)=0.5 mol·L-1,c(H2)=0.5 mol·L-1,c(CH3OH)=0.5 mol·L-1。平衡常数K=

c?CH3OH?0.5

==4,A项错误;经上述计算,B项正确;CO的

c?CO?·c2?H2?0.5×0.52

平衡转化率为50%,C项错误;平衡时c(CH3OH)=0.5 mol·L-1,D项错误。]

5.(2017·长治模拟)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 ①N2O5(g)②N2O3(g)

N2O3(g)+O2(g) N2O(g)+O2(g)

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8 mol N2O5,加热到t ℃,达到平衡状态后O2为9 mol,N2O3为3.4 mol。则t ℃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

A.10.7 C.9.6 B [N2xO5 (g)N2yO3 (g)

B.8.5 D.10.2

N2xO3 (g)+O (g) x2

N2O (g)+O (g) yy2

?x-y=3.4由题意?

?x+y=9

解之,x=6.2 mol,y=2.8 mol, 3.492×2

则K=1.8=8.5。]

2

6.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在一定条件下,采用活性炭可发生下列反应:2NO(g)+C(s)

N2(g)+CO2(g)。现在温度一定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各

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起始物质的量/mol 2 min时的物质的 量/mo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格中的a∶b=2∶1

B.2 min内,v(NO)=0.015 mol·L-1·min-1

9

C.若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则2 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增加活性炭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

C [选项A,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及2 min时N2或CO2的物质的量可知NO、活性炭分别反应0.060 mol、0.030 mol,故a=0.040,b=1.000,即a∶b=1∶25,A项错误;选项B,v(NO)=2v(N2)=0.030 mol·L-1·min-1,B项错误;选项C,2 min0.030×0.0309

时Qc=0.0402=16=K,C项正确;选项D,活性炭为固体,增加活性炭对平衡无影响,D项错误。]

7.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 K 700 1.67 800 1.11 830 1.00 1 000 0.60 1 200 0.38 c?CO2?·c?H2?

,在不同的温度下

c?CO?·c?H2O?

NO 0.100 a 活性炭 1.030 b N2 0 0.030 CO2 0 0.030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O2(g)+H2(g)

C.若在1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2为0.4 mo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CO2?c?H2O?D.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则此时的温度为1 000 ℃

3c?CO?5c?H2?C [依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A正确;升高温度K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确;5 min后CO、H2O、CO2、H2的浓度分别为0.6 mol·L

-1

c?CO2?·c?H2?0.42、0.6 mol·L、0.4 mol·L、0.4 mol·L,=<1,平衡向右移动,

c?CO?·c?H2O?0.62

-1

-1

-1

c?CO2?·c?H2?3

C错误;==0.6,即1 000 ℃时的平衡常数,D正确。]

c?CO?·c?H2O?5

8.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g)+2Y(g)

Z(g)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

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X)=0.100 mol·L-1,c(Y)=0.200 mol·L-1,c(Z)=0 mol·L-1。反应物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反应①、②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Z(g)的ΔH>0

C.实验②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60%

D.减小反应③的压强,可以使平衡时c(X)=0.060 mol·L-1

B [因为①、②的起始浓度相同、平衡浓度相同,所以反应②应是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此时K1=K2,A不正确;③与①相比,X的变化量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此时的反应条件只能为升温,由此可见,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X的浓度变化量为0.04 mol·L-1,则Y的浓度变化量为0.08 mol·L-1,Y的转化率为40%,C不正确;减小压强,平衡向左移动,但各物质的浓度都比原来小,D不正确。]

9.工业上可利用如下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该反应

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K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300 ℃时在某一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某时刻测得三种气体的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

C.恒温恒压下,向容器中充入少量N2,平衡将正向移动

D.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CH3OH(g),达到新平衡时,CH3OH(g)的百分含量将减小

B [选项A,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选项B,三种气体的浓度均为0.5 mol·L-1,则Qc=

0.5

=4>K,说明平衡逆向进行,则

0.5×0.52250 2.041 300 0.270 350 0.012 v(正)

10.现有反应:CO(g)+H2O(g)在850 ℃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 ℃时,达到平衡时K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2)850 ℃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则: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3)在850 ℃时,若设x=5.0和x=6.0,其他物质的投料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

[解析] (1)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即逆反应方向移动,K变小。

CO2(g)+H2(g) ΔH=-Q kJ·mol-1(Q>0)。

新编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3节 课时分层训练23 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ftzp055xh6zh7s4eqk6667gj1yjqg01cf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