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使用。
4. 如何制定人力资源、资产、生产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策略?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的发展,会计部门开发出了更加完整的辅助会计工作的财务系统,如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存货系统、成本系统、应收账款系统、应付账款系统等。企业除了在会计部门应用计算机开展管理工作,企业中的其他部门也将计算机应用到管理工作之中,开发出了适合各部门工作需要的业务系统,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库存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销售系统、采购系统等。
由于各部门都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原始凭证数据要输入到相应的系统中,业务部门要将原始凭证输入到业务系统,以进行业务统计与管理,财务部门要也要将其输入到财务系统,以进行账务处理。如果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都输入相同的数据,不但造成数据重复输入,浪费人力资源和计算机资源;而且,由于对原始数据处理的时间不一致,在某一个时点上的数据处理结果也不一致,如果企业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决策的依据就不可靠。
将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集成应用,当业务系统输入原始数据时,财务系统不再输入相同的原始数据,只需要与业务系统共享原始数据;也可以在财务系统输入原始数据,业务系统共享财务系统的原始数据。这样,就获得了填制记账凭证的数据来源,再通过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数据关系的定义,就可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数据。人力资源、资产、生产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如图所示。
工资 系统 业务系统原始数据 共享 固定资产 系统 自动 生成 记账凭证 传递 总账系统 当财务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系统)与业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集成应用时,原始凭证数据在财务系统或业务系统中输入。如果在业务系统中输入,将其传递到财务系统,在财务系统中,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和制
成本 系统
度的要求,对具体的经济业务设置相应的记账凭证模版(确定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之间的数据来源关系),将凭证模版数据保存在凭证模版数据文件中,计算机系统根据已经获取的原始凭证数据和定义的凭证模版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数据(记账凭证数据的生成过程类似于总账系统期末转账凭证数据的生成过程,只是数据的来源和凭证模版所体现的业务及业务处理的结果不同),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并传递到总账系统,继续进行账务处理过程。
第八章
一、思考题
1. 通用会计报表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相比有何特点? 通用会计报表子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相比,有以下特点: (1)输入数据量少
一般情况下,个别会计报表的编制不需要输入数据,使用的是总账子系统的账簿文件数据,如余额(资产负债表)和发生额(利润表)等。
(2)不设置报表数据直接修改功能
在会计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中对输入数据常要设置数据的修改功能,是为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由于报表数据生成的特殊性,报表数据的变动只能依其数据来源的变动而变动。 (3)输出信息规定性强
会计报表系统必须提供会计报表的打印输出功能,打印输出的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报表分析使用的财务指标也有一定的规定性,如比率分析指标主要是财政部公布的评价企业的十项财务指标。会计报表系统信息的输出是为满足经营管理和经济预测、决策的需要,输出信息具有一定的规定性,便于对信息理解和使用。
(4)通用性更强、适用面更广
通用的会计报表系统完全采用自定义的方法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报表分析。包括报表格式的自定义,报表数据来源的自定义,分析指标自定义等。由于采用用户自定义规定数据的生成过程,所以可用会计报表系统构造各种需要的报表。
(5)图、表并用进行报表分析
会计报表系统在报表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图形分析,对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控制,提高了财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到一个新的层次。
2. 通用报表系统的设计原理是什么?什么是通用报表系统的报表结构?
通用报表系统采用接近财会人员工作习惯的非过程的或引导式对话方法定义报表的格
式和表内数据的生成方式。根据现有系统数据,如账簿数据库,向用户提供利用已有数据库定义报表的功能,用户不必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制程序,就可以生成需要的报表,即通过报表定义的通用,实现报表处理的通用。
报表中的数据只有处于特定的位置才表示一定的信息,才能被人们所理解,这种特定的位置是由会计报表的结构(格式)表达的。通用报表系统中的报表一般由表头、表体、表尾三个部分组成,不同报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表头、表体、表尾的内容不同
3. 通用报表系统应设计哪些主要功能?
会计报表系统所具备的功能体现了系统的目标,会计报表系统一般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会计报表的编制
1)初始设置。当第一次使用会计报表系统或增加一张新报表时,要给已设计好的报表确定表名、报表编号等,以后使用这些报表时,直接取出报表格式,根据指定的数据来源,生成会计报表。
a)报表格式定义。按照一定的规则,完成各种格式标准样本的设计。 b)报表数据来源定义。根据报表的编制方法,定义报表数据的选取方式。 2)报表数据处理
a)报表生成。根据用户定义的报表格式和数据来源生成报表。 b)报表审核。对已经生成的报表数据是否正确进行查询审核。
c)报表输出。提供各种报表信息的查询功能,按预定格式打印输出报表的功能。 3)报表维护
a)报表删除。对不再使用的报表经有关部门批准,从机内删除。 b)报表备份。完成从计算机硬盘向软盘的复制。 c)报表恢复。从软盘到机内硬盘的恢复备份。
d)报表结构复制。当用户需要定义与被复制报表结构(包含报表格式和报表数据来源公式)相近或只需少量修改即可重新定义新的报表结构时,通过使用该功能,可以减少报表定义的工作量。。
(2)会计报表的分析 1)初始设置
a)定义分析指标。按照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确定进行会计报表分析使用的财务指标。 b)定义指标数据来源。根据分析指标的逻辑关系和运算规则确定各指标的计算公式。
2)分析数据处理
a)生成分析数据。按照计算步骤生成分析结果。 b)生成分析图形。根据分析数据制成各种分析图形。 3)输出分析结果
查询、打印与传输分析结果。
4. 通用会计报表软件中,数据来源通常采用用户自定义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何优缺
点?
通用会计报表软件,数据来源通常采用用户自定义方式,一般是为每一个报表项目定义一个数据传递公式,当报表项目常需要调整变动时,这种方式无疑给用户提供了重新制表的余地,同时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软件维护的工作量。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也对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可靠带来了负面影响,自定义虽有别于报表数据修改功能,客观上却因为人为因素起到了修改的作用。对于通用会计报表软件,加强内部控制和严格审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会计报表有哪些数据来源?如何定义?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报表的数据来源归纳为: (1)来源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账务处理子系统;
(2)来源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本身(如报表项目间的运算结果和报表间报表项目的运算结果);
(3)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外部数据输入。
报表内需要填制的数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常数,可以在定义报表格式时逐个表元直接填入;另一类是变动数据,通常从账(表)中获取数据,或将获取的数据进一步加工生成。通用报表软件通常用公式或函数来定义报表的数据来源,说明从什么地方取数、取什么条件的数据、数据要经过什么样的处理等。
6. 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将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我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会计报告的披露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9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上市公司在刊载年度报告摘要的同时,应将年度报告登载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国际互联网网站上。我国许多企业在自己建立的网站主页上公布的内容主要是年报、中报、临时公告和其他财务信息(自愿披露)。企业发布财务信息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文件格式:Adobe可移植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iles,PDF)、超文本标记语言格式(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文本文件格式(.TXT)、MS Office文档格式(.DOC、.XSL等)等等,比较流行的方式是HTML和PDF文件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