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学会2009年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础课题)
“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
研 究 报 告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课题组
执笔:戴直楷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要求广大师生要求真务实,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村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德育即生活。德育工作的内容应该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阴影挥之不去,不懈追求升学率,成为广大学校的奋斗目标。学校德育工作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德育教育内容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只重视知识灌输形式化、说教化,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在知识狂轰乱炸的新世纪,信息全球化、知识勃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给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例如,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环境及设施设备变更,让本来经济就十分贫乏的农民经受重创。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沉重负担。
我们学校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学生绝大部分是移民。由于原有的生活方式、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他们的学习目的模糊、自觉意识淡薄、学习依赖性强,这给我们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难度;国家虽对移民有相当的补偿和扶持,但都还远不如在原有基础上的再发展,移民外出务工来补贴家中建设的缺陷,留守学生增多。在他们的心灵、思想、行为等方面,很少受到父爱、母爱的熏陶与感染,隔代教育产生的系列问题在他们身上都严重显现出来,如性格孤僻、交际能力差、理想意识缺乏等,具体表现为寡言少语、生活无节制、逃课上网、打牌喝酒、哥们义气、早熟早恋等,加之,社会现实发展的需求,如全民素质质
1
的提升;学生行为意识、心理、价值观、人生观取向不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教育改革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并重;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效应等,给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惑,致使学校德育工作处于滞后状态,为此加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迫在眉睫。三峡库区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既是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代表,也可以说综合了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全部内容,也还有其他农村中学所没有的困惑,我们选择“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课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基础及依据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加强了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学校管理以及政策法规的学习,尤其遵照如下教育理论基础和依据:
1、“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的德育教育理论指以传统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直接动力,它认为德育教育的核心是“以人性为本位”,强调“自我”,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完整的人”。强调对人类潜能的重视、对人类创造性与好奇心的强调、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对健康人格的科学探索。
2、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3、实践依据: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科研工作,成立了“自管自律”德育工作机构,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定期开展科研交流,全体教师都十分重视德育理论学习,具备较强的德育科研的素质。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核心概念: (1)库区农村中学:指受三峡工程淹没被搬迁而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城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聚居(散居)区域的中等教育学校。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高级中学是指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
2
(2)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时,广大教育者最关注且常挂在嘴边的和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所谓热点是指人们最关注常议论的问题。如老师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现在的学生思想素质太差了、行为习惯很不好、没有理想和追求。所谓难点是指工作中让人最患难且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老师们交流中,对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留守儿童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束手无策,焦头烂额。
2、课题界定: 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指受三峡工程淹没被搬迁而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城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聚居(散居)区域的中等教育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时,广大教育者最关注且常挂在嘴边的和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我校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经济欠发达,移民甚多,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本课题立足本校,试图从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其问题的策略和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
四、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见解。如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鲁洁提出以理解为基础;朱小蔓提出德育要注重情感性、体验性;鲁洁、王逢贤教授还在《新时期德育基本理论》及《德育新论》中更明确地指出:“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应该是体验者的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班华教授则提出品德是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践行能力”构成的,而情感能力中就包含着情感体验。他认为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其精神实质就是使体验者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经验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在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新教育体系,他认为:“人的理性来源于经验,人的德行是后天养成的结果。人是有形体的理性动物,健康教育是全部教育之首,德行乃各种才赋之首,德行的教育中要注重说理、尊重孩子、启蒙理性、树立榜样、鼓励好奇心、寓教于乐.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加强练习和养成习惯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追求幸福。习惯在德行养成过程中有许多优势作用,习惯的养成要加强练习。”因此,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吸取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在一定范围内
3
力争有所突破或创新。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从学校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调查,关注家庭、学校、社会德育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探究库区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解决策略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2、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具有本地地域特色的德育模式。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事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1、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现状调查;
2、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涉及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问题研究; 3、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学科渗透问题研究; 4、库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六、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选择本校高、初中学生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 七、研究方法及运用 1、文献资料法。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本课题每一位研究人员,借助了《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努力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现代教育理论》、欧阳教著《德育原理》、《陶行知教育文选》等一系列资料,结合自己的教育和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尽可能多地将一些成功的教育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调查法。即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如访谈法、问卷法等。本课题对本校德育教育现状(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留守儿童状况等),以问题或访谈的方式展开调查,建立好问题档案,探究产生的原因,思考意见和建议。
3、经验总结法。即在某项工作或某项活动中,对其典型经验所做的总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