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9 5:32: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校:将乐县第四中学 级:八(

备 课 教 案

4)

2016年9月

1

学备课人:陈流财班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在我们班上,两极分化问题很是严重,对优等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够掌握成绩不容乐观。为使学生学好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将实行因材施教策略。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第六章《一次函数》,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第二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主要内容是生活中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几种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六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主要讲述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平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众数。 三、教学目标要求

上半学期完成第一章到第四章第四节,下半学期完成第四章第五节到本册教材结束。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实数、平面坐标系、一次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在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探究勤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 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二次根式 的化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 理解四边形及有关概念,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

4. 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实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的数形结合技能、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能力培养。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创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让每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大发展。

六、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 时间 教材内容及备注 1.1探索勾股定理(2) 1.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1) 1.3蚂蚁怎样爬最近(1) 回顾与思考(1) 第一章测试讲解(1)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平方根(2) 2.3立方根(1) 2.4公园有多宽(1) 2.5用计算机开方(1) 2.6实数(1) 2.7回顾与思考(1) 3.1生活中的平移(0.5) 3.2简单的平移作图(0.5) 3.3生活中的旋转(0.5) 3.4简单的旋转作图(0.5) 3.5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0.5) 3.6简单的图案设计(0.5) 复习与第三章测试(2) 国 庆 节 前三章小复习与题目讲解(1) 4.1平形四边形的性质(2) 4.2平形四边形的判别(2) 节数 备注 1 9.3~9.9 5 2 9.10~9.16 5 教师节 3 9.17~9.23 5 4 9.24~9.30 5 5 10.1~10.7 国庆节 6 10.8~10.14 5 3

7 10.15~10.21 4.3菱形(1) 4.4矩形、正方形 (1) 4.5梯形 (1) 4.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1) 4.7中心对称图形 (1)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及试题讲解 5.1确定位置 (1) 5.2平面直角坐标系 (1) 5.3变化的“鱼” (2) 回顾与反思(1) 6.1函数 (1) 6.2一次函数的图象 (2) 6.3一次函数的图象 (2) 6.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1) 6.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2) 回顾与思考、复习与测试 7.1谁的包裹多 (1) 7.2解二元一 次方程组 (2) 7.3鸡兔同笼 (2) 7.4增收节支 (2) 7.5里程碑上的数 (1) 7.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2) 8.1平均数 (2) 8.2中位数与众数 (2) 8.3利用计数器求平均数 (1) 总复习1 总复习2 总复习3 总复习4 总复习5及期末考试 5 8 9 10.22~10.28 10.29~11.4 5 5 10 11.5~11.11 5 11 11.12~11.18 5 12 11.19~11.25 5 13 11.26~12.2 5 14 12.3~12.9 5 15 16 17 18 19 20 12.10~12.16 5 5 5 5 5 5 12.17~12.23 12.24~12.30 12.31~1.6 1.7~1.13 1.14~1.120 以上计划从制定之日起执行,若有不妥之处,请学校教务处给予指正,并督促执行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

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4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 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 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 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 议一议

1、 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 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a?b?c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 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

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 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 巩固练习

1、 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c?3?4=25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a?b?c,题目中并为交待C 是斜

5

222222222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gdpc2qcbc81m9s40mcz3j4le87moy00j6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