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库
D.宝玉鄙弃仕途经济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宝玉不肖叛逆,不屑走仕途经济道路.贾政担心宝玉会毁掉贾府几代人的积业与功名,这是他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
第15题单选 关于《长亭送别》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 A.《长亭送别》一折选自元杂剧《西厢记》 B.《长亭送别》的作者是王实甫 C.《长亭送别》的作者是元代大都人
D.《长亭送别》一折的主旨是崔莺莺对张生的绵绵情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长亭送别》一折的主旨为歌颂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斗争和女主人公轻名重情的叛逆精神,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
第16题单选 “但得一个并头莲”“蜗角虚名”“泪添九曲黄河溢”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 A.比喻、夸张、拟人 B.比喻、用典、夸张 C.夸张、拟人、比喻 D.用典、拟人、比喻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
【应试指导】以“并头莲”比喻恩爱夫妻,“但得一个并头莲”所用修辞手法为比喻。“蜗角虚名”出自宋代苏轼《满庭芳》一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所用修辞手法为用典。“泪添九曲黄河溢”意为“眼泪装进黄河也能溢出来”,所用修辞手法为夸张。
第17题单选 下列带横线的字解释错误的是(___) A.仲尼之叹,盖叹鲁也。盖:猜想 —
6
精选文库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被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尔:如此,这样 D.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见:见识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文词语的解释。 【应试指导】盖:大概。
第18题单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字义相同的一组是(___)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多义词的理解。
【应试指导】A项前一个“相”为名词,指辅助别人的人;后一个为动词,意为“互相”。B项两个“制”均为名词,前一个指规章制度,后一个指制这个地方。C项两个“过”均为动词,前一个意为“访问,拜访”,后一个意为“超过”。D项两个“及”均为“赶上”的意思。
第19题单选 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___)
A.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移之官理:应用到为官治理百姓上面。 B.蔓草尤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蔓草尤不可除:蔓生的野草尚且不好清除。 C.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弃黔首以资敌国: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 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向若而叹曰:望着海洋仿佛叹息着说。 —
7
精选文库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翻译。 【应试指导】D项应译为:仰视大海对海若感叹道。 第20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___) A.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B.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D.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词语的使动用法。
【应试指导】8项”无生民心”一句舍有使动用法,意为“不要使老百姓产生二心”。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粱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第21题简答 在这段文字中孟子是如何评价梁惠王治国的?(4分) 参考答案:梁惠王与邻国之君没有根本的区别。(4分) 第22题简答 孟子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的?(4分)J 参考答案:类比法。(4分)
第23题简答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引申出哪个成语?(2分) 参考答案:五十步笑百步。(2分) —
8
精选文库
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①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②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第24题简答 冯谖三次弹铗而歌,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4分) 参考答案:装愚守拙,巧于试探。(4分)
第25题简答 就全文来看,这段文字对于塑造冯谖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4分)
第26题简答 给两个“食”字注音。(2分) 食①: 食②:
参考答案:食①:si食②:shi(2分) 阅读辛弃疾《摸鱼儿》,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 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曰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第27题简答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对南宋国势的担忧和报国无门的悲愤。(4分) 第28题简答 这首词上下片所采取的比兴手法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上片借景起兴。下片托古喻今。(4分) 第29题简答 词中的暮春景象有何象征意义?(2分) 参考答案:象征着南宋国势的衰败。(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
9
精选文库
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麋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地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康在大树底下扬锤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植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第30题简答 作者引用苏轼、济慈、嵇康、刘伶等人对时间的态度想要说明什么问题?(4分) 参考答案: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打发时间的态度。(4分)
第31题简答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梁实秋散文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怎样的特色?(4分) 参考答案:广征博引,谐趣迭生。(4分)
第32题简答 请解释“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中的“朝”与“须臾”。(2分) 参考答案:朝:早晨。须臾:片刻,一会儿。(2分) 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第33题简答 在这篇小说中,使七斤产生忧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皇帝坐了龙庭,皇帝要辫子,而自己没有辫子。(4分) 第34题简答 通过这段描写可以看出七斤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参考答案:愚昧麻木,胆小怕事,缺乏觉悟。(4分) 第35题简答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2分) 参考答案: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2分)
阅读钱钟书《吃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柏拉图《理想国》里把国家分成三等人,相当于灵魂的三个成分;饥渴吃喝等嗜欲是灵魂里最低贱的成分,等于政治组织里的平民或民众。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请客上馆子去吃菜,还顶着吃饭的名义,这正是舌头对肚子的借口,仿佛说:“你别抱怨,这有你的份!你享着名,我替你出力去干,还亏了你什么?”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