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致死》练习题 5
③ (1)为诸君溃围 (2)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3)我何渡为 (4)吾为若德 A.(1)(2)意义相同,(3)(4)意义也相同 B.(1)(2)意义相同,(3)(4)意义不同 C.(1)(2)意义不同,(3)(4)意义也不同 D.(1)(2)意义不同,(3)(4)意义相同 8.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C.田父绐曰“左”绐:欺骗 D.然今卒困于此 卒:最终 9.对加点实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撼动 B.直夜溃围南出 直:当 C.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 D.若非吾故人乎 若:你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消逝? 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平明,汉军乃觉之 平明:天亮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服:臣服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修筑营垒,退守 B.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吾为若德 德:感激 12.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 A.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身七十余战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歌数阕,美人和之 C.令诸君知天亡我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马童面之 1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 岸土赤而壁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则夜起 D.亦足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14.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来何操
B. 吾为公取彼一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若非吾故人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5.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嗔目而叱之 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④复斩汉一都尉 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16.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 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项羽致死》练习题 6
C. 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 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17.本文三个场景分别展示了项羽什么样的思想性格?(写出2~3个关键词语) ①垓下之围之“霸王别姬”:
②东城快战之“溃围、斩将、刈旗”: ③乌江自刎之“拒渡、赐马、赠头”: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3题。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馕náng。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闲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指农民起义领袖宋义)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shì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m?n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病愈,西入关,至栎yua阳,存问父老,置酒,枭xiāo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18、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其将,罪六 王:封王 B.主约不信 信:相信
C.存问父老 存:问候 D.项羽数击彭越等 数:屡次 1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B.夫为人臣而弑其主 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C.何苦乃与公挑战 乃与汉王约
D.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 以安士卒
20、下列括号中补出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使人阴轼义帝(于)江南 B.(汉王)复如军,军广武 C.(汉王)关中兵益出 D.(项羽)军中皆呼万岁 21、下列全都表现汉王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
①相与临广武之闲而语 ②何苦乃与公挑战 ③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④汉王出行军 ⑤往来苦楚兵
⑥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2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项羽致死》练习题 7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慌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23.划线句翻译:
(1)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2)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二)阅读《史记》中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文字,回答24—26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4.原文中最能表现司马迁的观点的句子是那一句?(用原句回答) 25.既然批评他“谬”为何将他纳入本纪?(用原句回答 ) 26.你如何评价项羽这一人物? (三)知人论世(联系背景),试从思想内容上赏析下面三首歌的不同: 《大风歌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下歌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四)【复习巩固】
1.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
A.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
2.从分句间关系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B.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后人对项羽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 )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 D.②④
4.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项羽致死》练习题 8
教师版 练习一
一、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项王军壁垓下 壁,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 4、期山东为三处 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 (二)名词作状语
1.项王则夜起 夜,
2.直(当)夜溃围南出 南,
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东,
答案 一、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名词作动词,西行、西征 4、期山东为三处 期, 名词作动词,约定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二)名词作状语
1.项王则夜起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直(当)夜溃围南出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二、特殊句式: (一)
1、饮帐中( )
2、 左,乃陷大泽中 ( ) 译: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3、籍独不愧于心乎?( )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 5、然今卒困于此( ) 6、项王军壁垓下( ) (二)
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 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3、汉骑追者数千人 ( ) 4、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