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铝已完全反应,剩余的固体是不参加反应的镁,其质量为4.0 g,则16 g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为16 g-4.0 g=12.0g;故镁铝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4.0 g∶12.0 g=1∶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要以氢氧化钠全部参加反应为计算依据,如第一次和第二次。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Al + 2NaOH+2H2O=2NaAlO2+3H2↑ 54 80 16 g-10.6 g 20 g·x
5416g?10.6g? 解得:x=40% 8020g?x举一反三:
【变式】小芳同学从超市购买了一瓶维生素c泡腾片。下面是维生素C泡腾片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维生素C泡腾片
功能:补充人体维生素C,增强机体抵抗力
主要成分:维生素C
辅料成分:碳酸氢钠、氯化钠、酒石酸固体、蔗糖、糖精钠、阿朴胡萝卜醛、橘味香精、
橙味香精、维生素B
贮藏:低温、避光、防潮
小芳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人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C泡腾片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一杯鲜甜橙味饮品。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 请参与小芳同学的探究: 我和猜想 气泡的成分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步骤 我的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根据维生素C泡腾片贮藏条件,请说明保存时要低温和防潮的原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答案】 我和猜想 气泡的成分是 CO2 理由是 碳酸氢钠与酸性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我的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石灰水变浑浊 我的结论 气体是CO2 ①维生素C泡腾片对热不稳定 ②维生素C泡腾片遇水发生反应而变质 【解析】维生素C泡腾片: 1.标签上的信息:标签上的“碳酸氢钠”这一比较熟悉的碳酸盐以及“酒石酸固体”中的“酸”字。
2.实验中的信息: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此时产生了气体;将思维定格于碳酸盐与酸反应可能产生二氧化碳这一基础知识,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类型三、新景新知类题
5.无焰食品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的成分是镁粉、铁粉、氯化钠。使用时加入水,镁和水反应产生热量。
下面是在18℃、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对该产品的实验研究,请结合以下实验方案回答有关问题(不
考虑氯化钠对水沸点的影响)。
实验1:①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有100 mL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50 s记录一次温度,得左图中曲线a;
②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100份代替①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左图中曲线b; ③用相同质量的镁粉代替①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左图中曲线c。 (1)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变化是由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观察左图,从中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实验2:将2.40 g镁粉和质量为28.00 g的铁粉混合,加入盛有100 mL水的隔热容器中,不断搅拌。氯化钠用量不同时,温度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3)实验2中,当NaCl质量大于7.30 g时,实验不再做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 B.加入更多的NaCl会降低反应速率 C.已达到水的沸点,温度不会再有变化 D.需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水的温度
(4)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四种无焰食品加热器物料配方,请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2.40 g镁粉、7.30 g NaCl和28.00 g铁粉 B.2.40 g镁条、7.30 g NaCl和28.00 g铁粉 C.2.40 g镁粉、8.76 g NaCl和28.00 g铁粉 D.2.40 g镁条、8.76 g NaCl和28.00 g铁粉
其理由是 。
【思路点拨】根据所给信息和图象正确加以分析和整合;通过图一可知:镁的反应表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故温度变化较大;通过图2可知: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与升高的最大温度成正比。镁粉比镁条能更快产生热量,在镁和铁质量相等的情况下,7.30g NaCl能使液体达到沸腾。 【解析】实验1中说明镁的颗粒越小,镁与水反应越剧烈;实验2当NaCl为7.30 g时,温度已达100℃,水的温度不再升高。 【答案】
(1)化学 热 (2)镁的表面积(镁的颗粒大小或镁的状态等合理答案均可)
(3)C (4)A 镁粉比镁条能更快产生热量,配方A中NaCl的质量足以使水达到沸点,配方C中多余的NaCl造成原料浪费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示和信息的处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所给的图象中分析出与答题有关的信息。
举一反三:
【变式】氯仿(CHCl3)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若保存不当受光照易被氧化,
光照 而产生剧毒光气(COCl2),化学方程式为:2CHCl3+O22HCl+2COCl2。为防止中毒事故,使用前必须检验它是否被氧化,检验所选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现象和结论是 。 【答案】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若出现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说明氯仿已被氧化,否则没有被氧化 光照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CHCl3+O22HCl+2COCl2,可知氯仿若被氧化变质,那么溶液中就一定有Cl。检验方法是取少量氯仿,加人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观察是否生成不溶于水的AgCl白色沉淀。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