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了你?和同学说一说,也可以让他们给你提一点建议。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
(3)把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重点地说一说。 3.请几位学生向大家做介绍,老师适当补充。
老师补充指导:一要选好材料,确定写作的方向。二要把推荐的地方的特点展现出来,比如写古镇,你要突出古镇的哪些方面的特点,是古镇的古老,还是古镇的风土人情,还是古镇的小吃?三要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使文章有条理。
4.老师要求学生先编写提纲,再按提纲去写。 如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位于……
在那里可以看到别的地方所没有的风土人情……可以了解以前的人们的生活……还有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
那里还有许多特色小吃……我最喜欢的是……色、香、味都是无与伦比的……
这真是一个值得去的好地方。
教师提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提纲先试着说一说,注意要按照游览顾序,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说得详细一点。
5.点名同学上台练说,老师和其他同学帮助补充更正。 6.习作中提供的其他三个地方按照下面的提纲分组进行。
推荐游乐场,按照方位顺序:游乐场的位置……游乐场有……设施……东边是……西边是……最南边的是……中间的是……
我最喜欢里面的……海盗船最刺激……还有一些益智游戏…… 只要到了假期,这里就是小朋友们的乐园…… 推荐书店指导提纲:我家附近有一个书店……
书店里的书很多……各种类型的都有……(按照各类书摆放的位置或者按书的分类来确定写作顺序。)我在书店里看得最多的是故事书……(选取一种类型的书重点来写。)
每当我空闲的时候或是不开心的时候,这里就是我的精神乐园…… 推荐小树林指导提纲:在我上学的路上就有一个小树林……
这里栽着许多小树,春天的时候……夏天的时候……秋天的时候……冬天的时候……
四季它都不失优美。
这里还是我们游玩的乐园、快乐的天堂……我们在这里……
【设计意图】先确定好要推荐的地方,再理清思路,经过师生的讨论交流弄清写作要注意的地方,拟定写作提纲,这时再按顺序来写,就容易多了。
三、范文引路,深入指导
1.出示范文《西塘古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西塘古镇
今年暑假,我们去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曲塘古镇玩。这个古镇很美,它不仅让我领略了优美的景色,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古镇的特色。
走进西塘,一边听导游给我们讲“五姑娘”动人的传说,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甭提有多爽了。很快我们就置身江南水乡的古朴小镇中。那里的房子我从来没见过,都是明清的建筑,依水而建,错落有致。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我们沿着小镇的长廊边走边看,欣赏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
长廊的一边是河,可以看见行驶的鸟篷船。在河上有好几座石拱桥,站在桥上看风景,别有一番风味。
长廊的另一边是形形色色的小店、旅店,还有些是作坊。
说到小作坊,就得说说西塘的美食。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豆腐花、臭豆腐、八珍糕、芡实糕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拉麦芽糖,那晶莹的糖浆,在拉糖人的手上渐渐变白,最后变成了雪白色,看得我直流口水,忍不住买来解解馋。自己一边拉,一边把一块白色的麦芽糖放入口中,顿感甜味中还带着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夕阳西下,长廊上的小红灯笼全亮了,更为西塘的夜景增添了一份朦胧之美。赏不完西塘美景,说不够喜爱古镇西塘之情。
总评:这篇习作语句简洁优美,小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西塘的特有风景。那里不仪风景优美,还富有特色,让人也想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同去欣赏那里的风景,品尝那里的小吃。文中还比较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拉麦芽糖的过程,让人垂涎欲滴。结尾与开头呼应,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西塘古镇的喜爱之情。
2.学生品读范文,交流体会,在评议中总结:写一处地方时要有一定的顺序;要抓住其特点;还要有随心而发的感受。
写作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游玩的顺序、方位的顺序等。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重点:最有特色的景物;情感:真实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品读范文,指导学生写作要抓住景物特点,学会总结写作方法,为习作练习打好基础。
四、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1. 请同学们把刚才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学生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的重点部分,其他人指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给出修改建议。
4.根据同学的建议完善习作。 五、总结拓展
本节习作课我们学习的是把自己心目中喜欢的地方推荐给别人。课下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习作,并准备举办一个“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看看哪些地方最受大家欢迎。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景物写作的技能和方法。
教学反思:
这是学完第一单元后的一篇习作,要求学生推荐一个自己最喜爱的地方。课文给出了四个地方的图片提示:赏心悦目的水乡小镆,热闹的游乐场,让人流连忘返的图书馆,环境优美的小树林。四年级的学生写这样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写作方法,并针对这四个地方分别拟定写作提纲,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有助于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再通过范文让学生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从而逐步达到学会写作景物的目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要养成写完一篇习作后进行修改的习惯,因此本教案还设计了自我修改和同学互改的环节,这样就有助于学生们完善自己的文章。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发挥想象,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学会调动身体的感官,体会本单元《观潮》《走月亮》等课文中语言的魅力,并乐于交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2.理解“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等词语,并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培养感悟文字、积累文字的能力与习惯。
3.会运用“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功夫”这些词语,来描述风、烟花、雷雨、小狗等事物并写下来。
4.写好钢笔字,学会在横格中正确书写。学会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使字能保持整齐。
5.养成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6.理解并背诵古诗《鹿柴》,体会诗中的情感,积累知识。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养成日常积累的习惯。
教学难点:巩固学过的词句,学会从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想象画面,并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通过查阅工具书弄清词语的意思。
2.学会从句子中“看”到画面,“听”到声音,“闻”到味道,并和同伴交流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
3.能说出从“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等词语所想象到的画面。 4.会用“霎时、顿时、忽然……”等词语,描述风、烟花、雷雨、小狗等事物,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学“交流平台”
1.谈话: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用什么来读书的? 学生互动预设: 生:用眼睛来看。
生:不对,读书要用嘴巴读。
师:是啊,我们用眼睛看,用嘴巴读,但这都是一般的读书,你知道更为高级的读书是什么吗?
生:我知道,是用我们的心来读书。
师:你说的很对,真是会读书的好孩子。用心读书是一种高级的读书方式。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那就是从文章的句子中“看”到画面,“听”到声音,“闻”到味道。这是不是一种有趣的读书方法呢?
2.请同学们读一读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看看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的。
3.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第一段话,引导学生读一读并说说这个同学是用什么方法读书的。(读中看)
(1)“仿佛看到了……”是什么意思?(好像看到了)
想一想,“仿佛看到”是真的看到了吗?(这是小读者她边读边想的。) 说一说,她“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2)你能读读下面一句话,试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句子)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我仿佛看到了大潮的汹涌。)
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我仿佛看到了江面上的平静。) 老师总结:对,你们也和书中的小朋友一样很会读书。我们在读文章里的句子时就提倡边读边想象。
4.用刚才的方法米学习第二段话。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
读文章时不仅能“看”到画面,还能“听”到声音呢,你也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出示句子)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听到了钱塘江大潮震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