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3.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9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小小设计师………………………………1课时
2
教 学 设 计 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个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
3
教师个人 空间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