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体验之旅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B.是鲁孔丘与
C.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解析:B项中的“与”通“欤”。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仪封人..请见 (镇守边界的官员) B.是知津.矣 (渡口) C.植其杖而芸. (众) D.使子路反见.之 (拜见) 解析:C项中的“芸”通“耘”,锄草。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曰:“为.仲由。” (作为) B.晨门曰:“奚自.?” (从) C.子路行以.告 (把) D.以.
杖荷蓧 (用)
解析:A项中的“为”,是。 答案:A
4.与“欲洁其身”中“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B.父异.焉 C.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D.见.其二子焉 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A、B、C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植其杖而芸 C.使子路反见之
B.风吹草低见牛羊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解析:A项,“芸”通“耘”;B项,“见”通“现”;C项,“反”通“返”。 答案:D
6.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后?子路从而.
A.? ?植其杖而芸?.?仕也?君子之.?C.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夫子?孰为.
B.? ?杀鸡为黍而食之?.
??隐者也.D.?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B项,动词,是/动词,做;C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陈述。
答案:C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傲慢,后来又热情地接待子路,这是因为他想展示宁静、团聚的田园生活给子路看,证明隐居比“知其不可而为之”好。
B.子路离开荷蓧丈人后,孔子“使子路反见之”,是要子路去劝说荷蓧丈人,不要隐居,要出来治理天下。
C.子路“至,则行矣”,说明荷蓧丈人受了孔子的影响,也“知其不可而为之”去了。 D.尽管知道这种政治主张不能实现,也不肯洁身自好而放弃责任。孔子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解析:C项表述不当。荷蓧丈人之所以离开是估计孔子会让子路回来劝说他不要隐居,而他又不愿出仕,所以先走了。
答案:C
8.“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对子路的这番议论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子路的心目中,荷蓧丈人这么有才能的人是应当出来为君主分忧,帮助君主安定天下的,否则他便是对君主不义。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史记·孔子世家》)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B.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C.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D.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解析:“邪”后应断开,排除B、C项;“者”后不能断开,排除A项。 答案:D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
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B.《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C.稼,收庄稼;穑,种庄稼。出自《诗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D.宰,家臣,总管。先秦时代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 解析: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答案: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自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徒役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能显示出君子的修养。颜回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
D.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反映了人物各自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子路的小心谨慎、讲用务实,子贡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颜回的信念坚定、能言善辩,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D项,“子路”和“子贡”位置颠倒了,应该是“子路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子贡的小心谨慎、讲用务实”。
答案:D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认为我是个博学而且能记住一切事物的人吗?
(2)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很修明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