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看一看(二)》精品教案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看一看(二)。(教材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实物,感受两个物体或一组物体的位置关系,能从某个角度观察的结果,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教具
课件、牙膏盒、杯子。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生:三个面。
师: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一样吗? 生: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师:在以前观察物体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之前获得的经验,为学习新课作好铺垫。】 自主探究
师: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一) 学生可能会说: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 第一幅图应该是淘气看到的,因为从淘气所坐的位置看,牙膏盒在杯子的左边,杯子在牙膏盒的右边。
? 第二幅图应该是奇思看到的,因为奇思是站起来从高处往下看的,可以看到杯子口的正面。
师: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得对吗? 生:杯子把牙膏盒都挡住了,应该是对的吧。
师:是这样吗?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看一看。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于叙述正确完整、条理清楚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境会是哪幅图?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二)
生:可以先肯定的是,淘气看到的是笑笑的背部,这样就排除了第① 幅图和第③幅图;然后我们可以假设自己就是淘气,那么从淘气的角度看笑笑的位置在桌子的右边,这样综合起来判断淘气看到的情境应该是第②幅图。
师:与同伴合作,模拟上面的情境做一做,看看你的判断对吗。 学生合作模拟情境,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观察图片是学生喜爱的活动,用观察图片的游戏引导学生判断图形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又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观察角度的不同而结果可能不一样。】
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谈论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让学生在“玩”中有观察、有思考、有合作、有交流,“玩”出了数学知识,“玩”出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板书设计
看 一 看 (二)
一组(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1.以学生喜欢的观察图片的游戏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观察,看图片也不是没有目的的“玩”。“玩”中有观察,有思考,有合作,有交流,“玩”出了数学知识,“玩”出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2.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避免合作交流的形式化,使每一个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验证自己的猜想,积累活动经验。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想一想,填一填。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B类
2.四个小动物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向贝贝的红房子走过来,那你知道下面这四幅图是谁看到的吗?猜猜看,谁猜对了,贝贝就会邀请谁去它的红房子里吃水果。现在在每幅图下面写上它们的名字吧!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