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析儒家思想的正能量
作者:曹海萍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3期
摘要:本文认为,儒家思想具有巨大的正能量,它的“天道”生生不息的思想为我们战胜苦难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它的刚健有为、厚德载物的精神激励着中国人积极进取;它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中国人免于许多痛苦的打击;它的心性学说为我们战胜苦难提供了思想源泉。 关键词:“天道”生生不息;刚健有为;厚德载物;乐观主义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对我们民族的发展产生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它固然有着许多消极的因素禁锢着我们的思维,同时又有许多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如果一种文化只有消极的方面,那么这种文化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绵延两千多年之久,不仅在于统治者的宣扬、提倡与维护,而在于它本身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哲学的生命力或儒家思想的正能量最明显地表现为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苦难的承受力。正因为如此,我们伟大在中华民族才能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巨大的灾难之后依然延续了下来,依然挺立在古老的东方,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首先,“天道”生生不息的思想为我们战胜苦难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源头性的典籍,常常被称为群经之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是一本关于占卜的书,《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是一部哲理方面的书,集中阐述了形上学、宇宙发生论、生命哲学观、道德哲学与思维方法论。《周易》认为,天道是生生不息的,“天地之大德日生”。正因为天之大德日生,天道生生不息,所以中国人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车到山前必有路”。面对再大的苦难,中国人对未来都充满了信心,认为苦难总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时来运转,否极泰来。这种永不放弃的对未来的希望伴随着中国人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灾难。传统的文化在面对灾难的时候尤其能激发出巨大的能量,表现出强劲的韧性和蓬勃的活力,使我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绝。 其次,刚健有为、厚德载物的精神激励着中国人积极进取。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也象烙印一样烙在了中国人的心灵中。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努力进取,奋发向上,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虽然儒家所讲的有为只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抽取掉了许多丰富的内涵,没有改造自然与社会以适应人类社会更好地生存这样重要的内容,只剩下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狭隘内容。但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本身却是积极的价值取向,它与道家的消极无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历史上,英雄豪杰在强暴面前无所畏惧、坚贞不屈,在人生的挫折面前永不放弃、发奋图强。厚德载物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的胸怀,宽容的意识,使中国文化能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