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一、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行业,为确保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更好为国民经济服务,按照区委、区政府和枣庄市交通局的统一部署,在认真调查全区交通发展状况基础上,薛城区交通局编制了《薛城区“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薛城区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在现有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交通发展规划,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交通规划年限确定为2011年至2015年。在这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必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对交通运输也将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交通事业“十二五”发展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交通部门将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发挥先行官作用,构筑起薛城经济腾飞的平台,向着新的发展阶段和更高的战略目标大步迈进。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意义
“十二五”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是交通运输业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在显现,交通经济的下行压力没有完全消散,交通行业肩负应对危机、扩大投资的任务艰巨。成品油税费改革正式实施,交通发展环境、模式发生重大变革,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新一轮的交通机构改革方案,其职能的转变对于交通发展思路、模式、管理方式、手段等都将提出新的要求。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凸现,交通运输对资源的占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交通发展方式转变日趋紧迫。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先后做出了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把交通建设作为加大投资的重要领域,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建设重点,为交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提供了重大机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我市城市转型等战略的顺利实施,都要求以优良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作为保障,从而为交通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二是交通运输业
处于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仍在继续,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经济总量、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都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运输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快速化、机动化和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显著,交通运输供给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亟需提高。推进交通运输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核心战略。要立足于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运输服务,大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不断拓展交通服务领域,积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提升服务品质。三是交通运输业处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是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和为全社会提供最佳服务的有效手段,是事关交通运输发展全局的重要命题。信息化高速发展为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十二五”期间,各种运输方式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提高资源效率,促进运输服务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运输体系的整体效益,并不断提高综合运输整体发展水平。
三、“十二五”期交通运输发展的 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城市转型战略和门户城市建设、煤化工、文化旅游“三大战役”,科学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即构建大路网,建设大港口,发展大物流,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努力培植交通发展新亮点,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努力构建环保、安全、便民、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实施管理工作创新,实现我区交通运输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十二五”期交通运输发展重点
(一)、枣庄市发展重点
一是加快构建大路网。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公路发展的基础上,保持我市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全省公路网规划,继续加快完善我市公路网建设,重点加快临枣高速和枣荷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五纵八横三连”公路主框架,以枣庄新城区为中心,形成向外幅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相邻区(市)间一级以上公路的互联互通。加大干线路网改造力度,重点加强老油路、省际市际公路和绕城公路等干线公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及时改造危窄桥,显著改善干线路网安全通畅水平。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加快湖区、库区、偏远山区等乡村通油路建设,加快危桥和县乡老油路改造步伐,积极引导农村公路“网化”工程,不断推进村村通油路工程的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公路管理水平,坚持建、养、管并重的原则,公路管理、养护要上档次、上水平。
二是加快建设大港口。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发挥港口群体优势,提高港口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加快公路、铁路、水路疏港交通体系建设,全面改善港口集疏运条件,拓展港口服务腹地;积极发展大型化、标准化船舶和专业化大型运输船队,全力推进航运业发展;统筹我市内河航运发展,构建“一干多支、干支直达”的高等级航道框架,推进沿运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建设。
三是加快发展大物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立足行业实际,搞好发展定位,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重点是加快布局建设大型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整合改造现有货运枢纽站场,进一步拓展我市交通物流服务区域和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大型运输企业转型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对基础好、规模优势明显的物流企业在资金信贷、技术力量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快培植我市交通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加快特色鲜明的农村物流业发展,认真总结山亭、滕州农村物流试点经验,并逐步加以推广;在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同时,坚持客货并举,科学配置城乡客运资源,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公交要逐步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客运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乡客运网络。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研究工作,借助国家推行大部制改革的重要机遇,强化与铁路、航空、管道等部门的协调沟通,进一步优化公路、铁路、港口等运输站场设施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实现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适时研究制定综合运输政策、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进一步优化运力结构、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组织及经营结构,加快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转型;积极适应多层次、个性化、多样化的运输需求,
拓展交通运输服务领域;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高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引导选择节约和集约的运输方式,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发展。
(二)、我区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根据全市发展重点,我区交通“十二五”发展重点为:
——我区公路努力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四通八达,以一级路以上为主体的“五纵、五横、一环”的交通网路。
1、县道陈郝至甘霖路加宽并向南延伸至郯薛线工程。该线北起省道枣木线(邹坞镇北陈郝村),向南途经薛城区煤矿、甘霖矿、接省道枣曹线,向西利用一段枣曹线,自利民煤矿向南经张范镇政府,穿过光明路经张范镇横山口村、峄城区娘娘坟,经万亩石榴园连省道郯薛线。该线全长15.7公里,全线拟按照一级路标准修建。该线连接两条省道,穿过两条省道,简称“纵一”。
2、省道店韩路贯穿薛城境内,北起山亭区界,穿过郯薛线南至济宁市界,改造成一级路,简称“纵二”。
3、乡道石沟营至杨庄改造工程。该线北起陶庄镇政府向南穿过省道山官线、枣曹线,连接兴城办事处,向南穿过光明路、郯薛线,经沙沟镇南常村至县道前薛线。该道路连接省道和县道,穿过三条省道,全长19.2公里,拟按照一级路标准修建。简称“纵三”。
4、国防公路工程。该线起点自陶庄镇北外环路小官庄村向西经过某部营区,向南连接省道山官线,经过青啤集团(薛城)有限公司接省道枣曹线。该线全长6.6公里,拟按照二级路标准修建。向南经祁连山路与新城相连,接光明路,简称“纵四”。国防公路支线规划道路:该道路东起省道店韩路(岩湖村北),西至姚山,全长10.6公里,拟按照一级路改造,路面宽18米,路基宽23米。
5、原西外环改造工程。该工程自改线后的枣曹线(常庄镇种楼村)向南至改线后的郯薛线(常庄镇卜岭西村南),全长4.3公里,拟按照一级路改建,简称“纵五”。
6、自“纵一”的起点向西沿邹坞镇环山经济开发带至店韩路,连接省道山官线,贯穿陶庄镇境内,简称“横一”。
7、枣曹线改线工程。省道枣曹线自匡山头村向西经皇殿村、前西村南、种楼村后、东黄沟泉村南接微山县境内104国道,薛城境内全长13.6公里,拟按照一级路改建,简称“横二”。 8、光明路贯穿薛城境内,简称“横三”。
9、郯薛线改线工程。省道郯薛线自大山村村南向南至石坝村、六炉店村南、南常村至店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