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
一、单选题
考点一:动能与功一样,是标量,不受速度方向的影响
1、某同学投掷铅球.每次出手时,铅球速度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关于出手时铅球的动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夹角越大,动能越大 B.夹角越大,动能越小 C.夹角为45o时,动能最大 D.动能的大小与夹角无关
2、一个质量为0.3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v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为( ) ①???0 ②???12m/s ③W?0 ④W?10.8J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二: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动力做正功使物体动能增大,阻力做负功使物体动能减少,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物体动能的变化
3、关于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只有动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动能可能减少 B、物体克服阻力做功时,它的动能一定减少 C、动力和阻力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D、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的末动能和初动能之差
考点三:动能定理的简单计算: W总=Ek2-Ek1,即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末减初) 4.水平地面上,一运动物体在10 N摩擦力的作用下,前进5 m后停止,在这一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改变了( )
A.0 J B.25 J C.50 J D.100 J
5、一质量为2kg的滑块,以4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从某一时刻起,给滑块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大小变为5m/s,则在这段时间里,水平力做的功为( ) A、9J B、16J C、25J D、41J
6、一学生用100N的力将质量为0.5kg的球以8m/s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踢出20m远,则这个学生对球做的功是( )
A、200J B、16J C、1000J D、无法确定
7、如图,在高为H的平台上以初速 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它到达离抛出点的竖直距离为h的B时,小球的动能增量为( ) A、
1122m?0+mgH B、m?0+mgh 22C、mgH?mgh D、mgh
8、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初速度的两物体,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到停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滑行距离大 B、质量小的物体滑行距离大 C、它们滑行的距离一样大 D、质量小的滑行时间短 考点四: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几个常见的模型
9、(子弹打木块)如上图,一颗0.1kg子弹以500m/s的速度打穿第一块固定木板后速度变为300m/s,则这个过程中子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 )
A、8000J B、4500J C、12500J D、无法确定
10、速度为v的子弹,恰好能穿透一块固定着的木板,如果子弹速度为2v,子弹穿透木板时阻力视为不变,则可穿透同样的木板( )
A、2块 B、3块 C、4块 D、1块
11、(求解变力功)如图6-2-12所示,原来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L的细线悬挂在竖直位置.用水平拉力F将小球缓慢地拉到细线成水平状态过程中,拉力F做( )
A. FL B. C.mgL D. 0
F
12、(处理多过程问题)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高处无初速释放,落到地面后出现一个深为h的坑,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A、 重力对物体做功mgH B、 物体重力势能减少mg(H-h) C、 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 地面对物体的平均阻力为考点五:综合题型
13、如图所示,传送带匀速运动,带动货物匀速上升,在这个过程中,对货物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分析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加 B.动能不变 C.重力势能不变 D.重力势能减少
14、某人用手将1kg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m ,这时物体的速说法正确的是(g=10m/s) ( )
A.手对物体做功10J B.合外力做功2J C.合外力做功1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2J 考点六: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和弹力对物体做功 15、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时,机械能才守恒 B.只要合外力为零,机械能守恒 C.当有重力和弹力外的其他外力作用时,只要其他外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D.炮弹在空中飞行不计阻力时,仅受重力作用,所以爆炸前后机械能守恒
考点七: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两种方法:(1)从做功角度看,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2)从能量角度看,只有动能和势能(包括弹性势能)间的转化
16、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动能不变 B.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大 C.小球的机械能减小 D.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17、(多选题)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有( ) A.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 B.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的物体 C.从树上下落的树叶 D.在真空管中自由下落的羽毛 18、在下列几种运动中,机械能一定不守恒的是( ) A、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做匀变速运动 D、子弹打入木块过程中
19、如图所示,距地面h高处以初速度?0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在下落过程中,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c点比a点具有的机械能大 B、 物体在a点比c点具有的动能大 C、 物体在a、b、c三点具有的动能一样大
度为2m/s,则下列
而静止功为:
?FL2
mgH hD、 物体在a、b、c三点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20.如图所示,细绳下端拴一个重球,上端固定在支架上,把重球从平衡位置B拉到A,放开手重球就在AC间往复运动,若在B1点固定一根钉子,重球仍从A点放手,球摆动到B点时,绳子被钉子挡住,重球绕B1点继续摆动,此后,重球所能达到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 ( ) A.一定在AC连线上 B.一定在AC连线的上方 C.一定在AC连线下方 D.可能在AC连线的上方
21、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从凸桥上的A点匀速运动到等高的B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车速不变,所以汽车从A到B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牵引力对汽车做的功大于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 C.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为零 D.汽车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零
22、如图所示,两质量相同的小球A、B分别用线悬在等高的O1、O2点,A球的悬线比B球的长.把两球的悬线均拉到水平后将小球无初速释放,则经最低点时(以悬点为零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球的速度大于B球的速度 B.A球的动能大于B球的动能 C.A球的机械能大于B球的机械能
D. A球的机械能等于B球的机械能
考点八:系统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所研究的对象往往是一个系统
23、木块静挂在绳子下端,一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再与木块一起共同摆到一高度,如图所示,从子弹开始射入到共同上摆到最大高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的机械能守恒
B.木块的机械能守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恒方程
条
C.子弹和木块的总机械能守恒
( ) 势能点)
考点九: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计算,应先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件,其次列出初、末状态物体的机械能相等的方程,即Ek1+Ep1 =Ek2+Ep2 求解平抛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一时刻三个小球的速度均相等 B、落地时三个小球的速度相同 C、落地时三个小球的动能相同 D、三个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相同
24、在同一高度,把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抛出去,它们分别做竖直上抛,竖直下抛和
25、在地面上方某一高度有一小球,其重力势能为10J(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现让它由静止开始下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它在着地前瞬间的动能为( ) A、30J B、20J C、10J D、5J
26、将物体由地面竖直上抛,如果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的某一位置时,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同,则这一位置的高度是( ) A、
2111H B、H C、H D、H 3234顶端由静止滑小
为
27、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从半径为R、质量为M的1/4光滑圆槽下。在槽被固定情况下,如图所示,木块从槽口滑出时的速度大_______________
(机械能与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2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桌面竖直向上抛出,桌面离地
球能到达的最大高度离地为h。若以桌面为重力势能的零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为零
B.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mg(h-h1) C.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为mgh
D.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为mg(h-h1)
高度为h1,小参考平面,
29.一物体在距地面h高处被以初速度v竖直上抛,恰好能上升到距地面H高的天花板处。若以天花板为零
势能面,忽略空气阻力。则物体落回地面时的机械能可能是( )
A、 mgh+
1mv2 B、 mg(h+H) C、 0 D、 mgh 2(验证机械能守恒)
1.学生实验“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如图(a)所示,某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选择DIS以图像方式显示实验的结果,所显示的图像如图(b)所示。图像的横轴表示小球距D点的高度h,纵轴表示摆球的重力势能Ep、动能Ek或机械能E。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b)的图像中,表示小球的重力势能Ep、动能Ek、机械能E×随小球距D点的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Ep Ek E /(10-2) J 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填写相应图线所对应的文字)。 J 1.60 (2)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固定于小球下端、宽度为Δs,且不透光的薄片J是_________,传感器K的名称是 。 v0 = 01.20 乙 J (3)根据图(b)所示的实验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____ 。 0.80 0.40 丙 0.5
1.0
1.5 h /(×10-1) m
甲 0 图 (a )
接数据采集器
图 (b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