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 - 班主任之友 - 模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2 12:20: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_班主任之友_模板

魏书生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需要不需要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看法就不一致了。

有的领导,有的学生家长,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在一些地区,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个别教师刚刚引导学生自批或互批几篇作文,立即受到指责批评,全盘否定。

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千百年来,许许多多高水平的老师,认真负责,不辞辛劳,斟酌权衡,仔细批改,引导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写出了上亿篇好文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无缘得遇良师,无钱能进学校,他们便刻苦自学、多读勤写,自思自悟、自批自改,却也能够无师自通,写出大量的好文章,好作品,有许多甚至是世界名著。

我觉得两者都不应以自己的成功为论据,来否定对方存在的价值,那势必使自己的思维进入狭隘的片面的误区,互相指责,一团混战,共同堕入偏见的狭谷而离真理的高峰越来越远。双方都应在自己的成功与对方的成功中得出这样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通俗一点儿说,就是一件事儿有一百种不同的做法。

这些年来,我用的便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方法,边指引学生写作文,边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教两班语文课,每班作文都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两座大山,于是我们便每天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可我们面前这两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学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

为了提高学生的批改能力,我从1979年3月起,发动我的上帝——学生们一起来搬这两座山。

开头有人议论纷纷,说我偷懒的有之,说学生水平低批不好的有之,说作文水平会下降的有之。但我心里有数,因为学生在批改过程中积极性很高,批改得比我还认真、还仔细。批改后,学生们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我写的批语的程度,有的还为一条批语是否准确展开热烈的争论。既然这样,学生成绩一定能提高。

果然,半年以后我们班的作文成绩在全县就遥遥领先了。领导、家长所关心的无非是成绩,学生成绩高了,又学得积极主动,你采用的方法,尽管他们不理解,也就不再干涉了。 自那时到现在,我已经有16年零6个月的时间没批改过一篇学生作文了。我心里清楚,这种一篇不批的方法绝不是最好的方法。倘若我批1/咸或1/10,学生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得更快。但我为了证明教师不批,学生作文水平一样能提高,就一直坚持不批一本。 学生能学会批改吗?回答是肯定的。后进学生也能学会吗?也能。

怎样批改作文?我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大家觉得很简单,会做了,第二次,再提第二条要求。这样10几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从10个方面写出批语了。

以下10个方面,每个方面给5分,一篇作文满分为5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入学,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由于我讲课用的时间极少,批改作文的任务多数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十个方面的批语,一般情况一篇作文的批语都在200字以上。有一次我们班学生写作文《仙人掌》,这篇文章的平均字数才600,可全班同学批语的平均字数却有260字。有一位同学用红笔写满了两页作文纸,仍意犹未尽,在第三页又写了几行,批语竟达560字之多。

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有一名学生问我:“老师,您猜我最爱上什么课?”我说:“不是体育,就是音乐!”“都不对,我最爱上批改作文这节课。”“为什么?”“我特别愿看别人的作文,又很愿给人家挑毛病。”

1984年,我让我担任班主任的两个班的学生投票表决:是老师给批改作文好,还是互相批改好。共106名同学投票,98人认为互相批改好,只有8名同学认为老师批改好。同学们分析,这8名同学为什么愿让老师批改呢?同学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刚转到班级不久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尝到互相批改的甜头。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十几年的实践,使我觉得有五点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如果认真找,还可以找出互批作文更多的好处。不能否认,世间万事万物有一利便有一弊,有一得便有一失,互相批改作文既然有好处,便也一定有弊端,特别是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的班集体,弊端可能会更明显,倘组织引导不好,会弄得一塌糊涂。正因为如此,试行学生互批作文的教师才更应认真思考,细致分析,耐心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以兴利除弊。16年学生互批作文的实践告诉我,互批作文,利大于弊,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我是不会再重走被两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老路了。如果有变化,那就是再探索更好、更科学、更节省时间的作文批改之路。

[摘 要]

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后进生的形成原 因、后进生的特点、以及如何针对其形成原因和表现的特点进行教育转化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和探讨,愿能对德育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

后进生 教育 [正 文]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

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 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而 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笔 者在近来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后进生”的教育观,在此撰文,与同仁磋商,希 能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如有偏颇,仰祈批评指正。 一、探究病因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

除”。斑主任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 朋友,还可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 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 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1、 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

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 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 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

2、 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

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 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 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 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

3、 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

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 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 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

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

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 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 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 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 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后进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 - 班主任之友 - 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iqze7yj120zn011oo6h6et871df1c0198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