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9 0:48: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洗手及排水设施。

3、校园作为学校公共环境的一部分,要安排人员定时打扫。地面清扫方式以温式清扫为宜,以防止尘土飞扬;要及时清理地面的纸屑、污物,防止细菌、病毒的滋生、传播;要定时清洗校园的门窗、楼梯护栏及扶手、手柄并进行消毒,以消灭附着在设施上的细菌、病毒,防止细菌、病毒传播;气象条件不好时,如风、沙、雨、雪天气,要及时消除地面污水、污物、积雪。当传染病流行时应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对地面及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可用适当浓度含氯制剂(含氯消毒液,如1:49漂白水等),对门、墙、地面时行消毒,待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

4、对容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卫生死角进行定期清扫,及时采取灭蚊、灭蝇、灭蟑、灭鼠措施,杜绝卫生死角。 (八)图书馆和阅览室

图书馆和阅览室是学校师生员工课外阅读的场所,也是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按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图书馆必须有足够的空气量,特别是良好的通风换气。

1、用于学习自习、阅读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应每天保持良好的通风与换气。在温暖天气(或季节)可全天开窗,寒冷天气(或季节)可定时开窗,以避免二氧化碳的蓄积,保地空气清晰。

2、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应适时用含氯消毒齐(如1:49漂白水、二氧化氯液)对图书馆和阅览室地面、桌椅、门窗、手柄及相关设施进行清洗消毒。 (九)专业教室

目前学校的专业教室型较多,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实验教室音乐、美术、自然等专业教室以及计算机教室、电视教室、室内体育场馆等。与普通教室相比较,这些教室供全校学生使用,更具有人群流动性较大等特点,因此,开窗换气、对桌面及相关物品的清洗和消毒就尤为重要。

1、按照《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17226/1998)规定,需要定时臵换空气。学校应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如温暖天气(或季节)

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或季节)在课前和课间休息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2、计算机教室中,计算机键盘和鼠标是细菌、病毒的一大窝藏地,因此,每天应使用专用工具、试剂对键盘、鼠标外壳进行消毒清洗,防止细菌病毒的滋生、传播。 (十)学校自备水源和其他公共设施

学校自备水源是指为解决学校用水而建的水塔、蓄水池、水井等给水设施。因学校自备水源被污染造成肠道传染病流行的事件每年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学校自备水源的管理是预防学校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学校应严格按照《生活饮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997)的有关要求管理自备水源。

1、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自备水源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并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其管理,水源管理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体检,经体检合格者方能上岗。 2、水源管理人员须定期清理水源的周围环境,保持清洁卫生。 3、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4、学校若使用自备水井,应定期(每季度)请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水质检测,防止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5、学校采取水塔、冀水池进行二次供水的,必须按照《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的要求,加强卫生管理,并建立定期清洗制度,确保供水符合卫生标准。

6、有游泳设施的学校,应严格按照〈游泳场所卫生标准〉(BG9667-1988)。有关人员应执行年度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上岗。另外,还应坚持自检制度包括对上游泳课的学生要进行询问、观察,如有咳嗽、出疹子、皮肤红、化脓、眼睛红等症状的,应劝告其暂时不要游泳,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学校要定期对游泳馆的余氯水平进行测试,定期委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水源检测。 7、设臵合理的洗手设施:有许多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是通过手来传播的,如果教师或学生接触一个生病的学生后,未经洗手又接触另外一个学生,便可把

病原体从第一位学生带到第二位学生身上。因此,配备合理的洗手设施对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洗手设施的设臵应以方便学生使用为原则,特别是方便学生饭前便后、运动前后洗手。洗手设施可按学校班级数不清1:1的比例设臵。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洗手设施旁配备洗手液或肥皂,并由专人管理,保持洗手设施无积水、无污物。

此处,学校中还有其他许多公共设施,在此不一一列举。保持公共设施的清洁与卫生对维护学生健康也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应定期对公共设施表面进行清扫和消毒。公共设施须进行湿式清扫,以减少微尘。 五、疫苗接种

(一)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

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包括: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甲型与乙型肝炎、水痘、流感、乙脑、流脑等。 (二)学校组织学生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1、在新和入学时,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6月实施)要求,查验新生有无完成计划免疫,查验情况必须如实填写并登记造册。对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依照要求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新生,学校应当在此30日内向学校所在地的接种单位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通知家长(或学生监护人)带学生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

2、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需要对学校人群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必须按照《疫苗流通知预防接种管一条例》要求,由学校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省、自治区、直辖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学校人群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3、学校按照当地政府要求(需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时,应当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应急免疫接种家长通知书发放到每个家长手中;对学生进行应急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配合疾病控制部门将接种此种疫苗的副作用和禁忌证,告知学生、家长。

学校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

防止传染病蔓延最重要的措施是早发现、早报告。《中华人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因此,学校的老师、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领导都有责任在发现传染病后及时报告,尤其是法定需上报的传染病,应尽早报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蔓延。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应对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学生个人如何及早发现自己或他人患病并及时报告;教师如何及早发现学生患病及报告;学校领导如何应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各自的责任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一、生学如何应对传染病

(一)发现传染病症状应立即报告老师

学生本人出现或发现其他同学有以下传染病症状,应立即报告老师或其他负责人:

出现发热、呼吸较平时急促、发冷、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喉咙痛、胸痛、全身酸痛及乏力(原因不明)、咳脓痰或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简要隔离措施,如向老师或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要求提供一个口罩,并接受适当的隔离,等待诊治。 出现腹痛、腹泻令欲不振、呕吐等症状。

手脚、头皮、躯干出现水疱或皮肤出疹子、疥疮或头虱、皮肤搔痒等。 眼睛红肿、流泪、怕光、分泌物增多。

曾被犬、猫及其它动物舔、咬伤,对声、光、风等敏感,出现“恐水”现象。 其他自己感觉明显的异常或身体不适。

报告时应该尽量将有关症状的性质和特点描述清楚。

住宿生之间接触多,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学生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自己及宿舍其他同学情况,发现病情及时报告。大多数患者在感染传染病时会出现一些传染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被察觉。因

搜索更多关于: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 的文档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irbq8749r1x2cx44e8w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