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观课、议课”活动
作者:马国栋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09期
摘 要: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要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来促进广大学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通过对“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五年级)一课的案例研究,探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该如何开展。结论指出:活动课题的选择要具有生活性,目标定位要注意实践性,汇报过程要提倡合作性,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新课标提倡的评价理念适用于任何课堂。
关键词: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观课;议课
学期初,全区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研讨会如期举行。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定位上经过反复的商议和精心的准备,确定了“向生活回归”的活动主题。就是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来促进广大学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次活动重点展示了“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五年级)一课,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参与者在理念上进一步加深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认识。
一、活动课题的选择要具有生活“味”
“向生活回归”是我们开展本次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活动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艰深、有学问等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小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学生生活的经验、贴近他们的兴趣和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一课,就是在观察现实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一开始听试讲,备课小组的感受是:课的内容欠充实,环节也不够扎实,每一个环节都有点“水过地皮湿”的感觉。特别是“生活垃圾给人们带来危害”这一环节,更是肤浅,学生并没有把垃圾的危害说清楚、说具体。讲课的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发现确实如此。通过观课、议课,在第二次试讲的时候,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把弄清楚垃圾的危害当作了教学的重点。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课上,学生汇报得很充分,结果光汇报危害这一环节,就花费了将近25分钟的时间。课后教研员的一席话,让执教的教师茅塞顿开,他说:“本课让学生汇报的这些有关生活垃圾的危害,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并且垃圾中含有什么有毒的元素,如何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不是小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那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