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分回梗概(▲为重点) ——高考复习专用
丨一【“三国”简介】
1.“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力之势。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芳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2.“蜀汉”: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不久关羽被孙权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3.“孙吴”: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刘备。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位,朝政动荡。孙皓暴虐无道。于280年为西晋所灭。
【重要情节与主要人物】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怒鞭督邮—张飞;千里走单骑—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跃马过檀溪—刘备;草船借箭—诸葛亮;群英会中计—蒋干;巧授连环计—庞统;温酒斩华雄—关羽;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辕门射戟—吕布;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三气周瑜—诸葛亮;弃须割袍—曹操、马超;拔矢啖睛—夏侯惇;挂印封金—关羽;走马荐诸葛—徐庶;单骑救主—赵云;舌战群儒—诸葛亮;败走麦城—关羽;义释曹操—关羽;义释严颜—张飞;七擒孟获—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煮酒论英雄—曹操、刘备;火烧新野—诸葛亮;智取瓦口隘—张飞;计夺天荡山—黄忠;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骂死王朗—诸葛亮。
【三国成语与相关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吴下阿蒙(吕蒙)、如鱼得水(刘备)、望梅止渴(曹操)、乐不思蜀(刘禅)、路人皆知(司马昭)、才高八斗(曹植)、单骑救主(赵云)、抗琴退敌(诸葛亮)、士别三日(吕蒙)、舌战群儒(诸葛亮)、过关斩将(关羽)、封金挂印(关羽)、草船借箭(诸葛亮)、火烧连营(陆逊)、嫉贤妒能(周瑜)
【三国战将】
1.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2.曹操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颌、徐晃 3.东吴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三国演义】基本情节(四大部分)
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此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
涛和政治旋涡。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刘三国盛衰历史。
(一)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定北方。(1至33回)主写曹。黄巾起义和董卓造反这两次机会给了各路英雄豪杰起事的理由。平息之后,各路诸侯相互拼杀。
1至第14回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起群雄登场。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董卓。随后,各路军阀展开了混战。在这一部分里,《三国演义》里的许多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
15至第33回主要写曹操与袁绍的斗争,故事的高潮是官渡之战,这也是全扫极为重要的部分,很多著名故事都发生在这一段落中.如煮酒论英雄、祢衡击鼓骂曹、许田打围等,曹操的奸雄形象进一步得到了表现;关云长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等更是全书最精彩的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关羽的形象。
1.魏、吴、蜀三家初起(1—2回)。以黄巾起义为引子,引出各路英豪:其一,桃园三结义,刘关张聚事。其二,曹、孙坚起事。 2.各路诸侯讨伐董卓(3—9回)。其一,董卓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何进引狼入室,招来董卓)。其二,各路诸侯讨卓,卓火烧洛阳。其三,王司徒(王允)用连环计,借吕布(“三姓家奴”)之手除卓。
3.诸侯混战、曹平定北方(10—33回)。其一,曹操挟持献帝,迁都许昌,破袁术、败袁绍、平定北方。其二,孙坚死,孙策投奔袁术,借兵下江南统一江东,建立吴国。其三,刘备是流亡政治家。事曹、投袁绍、奔刘辟、依刘表,四处奔波。
(二)赤壁之战。(34—50回)主写吴。这—部分的中心赤壁之战,也是全书的关键。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曹操挥师南下到了长江,孙权与刘备结盟,与曹操展开了赤壁大战。在这一部分中,最精彩的是写出了孙吴政权内部主战和主和的矛盾,以及孙权、周瑜与刘备、诸葛亮之间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在这场斗争中,诸葛亮一直是最重要的人物,是他舌战东吴群儒,批判了主和派的观点,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是他以高超的智慧,破除了周瑜嫉贤妒能而制造的障碍;是他帮助周瑜制定了用火攻曹军的决策;是他妥善安排了对曹军的追击,并乘机扩大了刘备的势力。在这一战争中,许多人物都充分表现出了其特有的忠勇和才智,构成了一幅人才济济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成为全书的情节高潮。
1.曹军压境2.三顾茅庐(刘备的领导班子才组建完成,在隆中对策,讨论建国大计)3.巧借荆州4.刘吴联盟(舌战群儒、义激周瑜、定计火攻、蒋干中计、苦肉计、连环计)5.赤壁鏖战
(三)三分天下(51—104回)。以蜀为主线,诸葛亮为主体,夹写魏吴两国。
51至第74回这一部分以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扩展地盘为主要故事。首先是与孙权争荆州。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占领了荆州,为了夺回荆州,孙权、周瑜设下美人计,刘备到江东娶亲,诸葛
亮三气周瑜,结果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接着刘备又与刘璋争夺益州,与曹操争夺汉中,都取得了胜利。在人才方面,刘备得到了黄:忠、马超等名将。最后,刘备“进位汉中王”。 75至第85回这一部分主要是吴蜀之间的斗争。吕蒙白衣渡江,夺回了荆州,杀了关羽,吴蜀绝交;曹操病死,曹丕称帝;刘备称帝,张飞遇害;刘备为关羽,张飞二人报仇,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惨败病死。这部分的情节线索是刘备称王后,曹操用司马懿之计,挑起吴蜀战争。关羽被害后,刘备放弃了联吴抗魏的方针。
86至第104回这一部分主要写诸葛亮南征北战。诸葛亮渡泸水,七擒孟获,取得了“攻心”的胜利,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病死于五丈原。这一段主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一些以诸葛亮为主角的的故事。
拓疆建蜀:借荆州、攻西川、取汉中,称汉中王,建蜀。 蜀国由强而弱:失荆州、彝陵之战、白帝城托孤
孔明活动: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祸、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四)三国归晋(105—120回)。完成了一次历史循环。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愿,九伐中原,与邓艾斗智斗勇,但由于蜀帝刘禅昏庸,徒劳无功。最后,司马炎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随后,蜀吴均告灭亡,三国归晋。
1.桃园三结义(第1回) 2.董卓进京(第3回)
3.捉放曹(第4回) 4.关羽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第5回) 5.跨江击刘表(第7回) 6.连环计(第8回) 7.三让徐州(第12回) 8.辕门射戟(第16回) 9.吕布之死(第19回) 10.煮酒论英雄(第21回)
11.千里走单骑 过五关斩六将(第27回) 12.官渡之战(第30回) 13.马跃檀溪(第34回) 14.走马荐诸葛(第36回)
15.三顾茅庐 隆中对(第37、38回) 16.火烧博望坡(第39回) 17.火烧新野(第40回) 18.长坂坡之赵子龙与张翼德(第41、42回) 19.舌战群儒(第43回) 20.群英会蒋干中计(第45回)
21.草船借箭与苦肉计(第46回) 22.连环计(第47回) 23.借东风 赤壁之战(第49回) 24.义放曹操(第50回) 25.取南郡 一气周瑜(第51回) 26.战长沙(第53回) 27.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气周瑜(第54、55回)28.三气周瑜(第56回) 29.取成都(第60-65回) 30.单刀会(第66回)
31.定军山之战 斩夏侯渊(第71回) 32.水淹七军(第74回)
33.刮骨疗毒 白衣渡江(第75回) 34.败走麦城 大意失荆州(第76回) 35.刘备征吴 火烧连营(第84回) 36.白帝城托孤 安居平五路(第85回) 37.诸葛亮渡泸水 七擒孟获(第87-90回)
38.失街亭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第95-96回) 39.八阵图(第100回) 40.秋风五丈原(第103回) 41.政归司马氏(第107回) 42.讨司马(第111回) 43.姜维避祸(第115回) 44.二士争功(第118回) 45.三国归晋(第120回)
分回梗概 第一回~第一百二十回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涿(zhuō)县英雄刘备(字玄德,又称刘豫州、刘皇叔)为汉室宗亲,年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桃园三结义”为张飞发起,地点为张飞家后院)。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可见其诈)。桥玄、何颙、许劭等名士都认为曹操为非常之人(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惩戒不避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董卓见刘备无官职、无爵位,便慢待无礼,张飞想要杀掉董卓。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关张与朱儁(jùn)、孙坚(字文台)打败黄巾,朱儁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十常侍。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为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而改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率领义儿吕布(字奉先)讨卓,李肃献离间计,以金珠、玉带、赤兔马收买吕布杀掉丁原,吕布转而投靠董卓为义子(吕布之见利忘义由此可见)。袁绍与董卓为废立之事在筵上对敌。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九岁的陈留王为献帝,强迫蔡邕(yōng)为侍中。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董卓摄君害民,引起朝臣不满。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后遇到吕伯奢,其家人欲杀猪招待曹操,多疑的曹操误以为将要杀己,而杀吕伯奢全家。后路遇外出沽酒的吕伯奢,曹操又诈杀之。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的人生观)”陈宫视曹、卓为一路人,离曹而去。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刘关张三人随公孙瓒至。吕布部将华雄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等数将,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轻视。吕布斩杀多名八路联军大将,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力穷,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诸侯大军一起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三姓家奴】吕布本姓吕,五原人。丁原用他做主簿,后他在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的利诱下,杀害丁原改投董卓,先后父事丁原、董卓,因而张飞蔑称他为“三姓家奴”。这体现出吕布性情轻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