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出,逐渐陷入信用卡带来的经济困境。以至近年来日本政策不得不再三强调,必须加强对青年的消费教育,并下令所有高中和大学开设“消费引导课”,以抑制青年的无限消费行为。
日本社会的有识之士认为,当今青年的现状表明,传统的日本进取精神正在这一代人中消失,并表示为此而深感忧虑。然而,就其实质而论,日本青年工作、生活观的变化无非是日本现实社会发生改变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其成熟工业社会所带来的无法医治的社会痼疾。
三、西方青年价值观的变迁
从1981年和1990年两年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来看,上述20多个国家的价值观还在其他一些方面发生了向“后现代价值观”的转向。具体情况如下:
1.权威价值弱化。1981-1990年期间,公众认为如果将来的社会变成一个更尊重权威的社会是件好事的比例,在21个国家中,有17个国家的这一比
例出现了下降。
2.对堕胎、离婚、同性恋和婚外性行为的宽容度增强。1981年至1990年期间,20个国家中的19个国家分别对堕胎和离婚持更宽容的态度;17个国家的公众对同性变更宽容。 3.对安乐死、自杀和对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持更宽容的态度。1981-1990年期间,20个国家中的18个国家的公众,对安乐死持更宽容的态度;16个国家的公众对自杀持更宽容的态度;19个国家中的17个国家的公众对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持更宽容的态度。
4.宗教观念淡化,但对精神世界的关心增强。1981-1990年期间,19个国家中的14个国家的公众去教堂的频率有所下降;20个国家中的14个国家公众认为(信仰)上帝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公众中经常思考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的比例却有所上升,21个国家中的18个国家的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这表明,虽然传统宗教和现存的宗教组织丧失了它的追随者,但人们并未放弃精神追求。
“后现代化”取向的具体表现
1、人生价值取向层面——关于这一层面的后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