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化取向的具体表现,千石保先生在他所著的《“认真”的崩溃——新日本人论》一书中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具体材料。概括起来,主要有:(1)追求“即时满足”,否定手段价值。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尤其是在战后赶超美英的过程中,学习好、努力工作与国家和社会的目标一致,具有伦理价值。而当日本步入到发达工业社会后,青年们开始转向否定为实现目的手段价值。他们追求即时满足,干活时也要有满足感。青年们纷纷逃离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工业企业。(2)认真、拚搏、奋斗的精神崩溃。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认真、学习成绩好
的学生在日本中学生中得不到尊敬。在日本,最有威信的人是幽默的人。而在中国,则是成绩好的人、有正义感的人。第二,日本中学生不愿当学生干部,职业青年不愿当领导,认为当领导权力大,但责任也大,个人时间没有保障。他们的人生目标是幸福、舒适的家庭生活、富有趣味的生活。第三,认为“认真工作就会失去自我价值”。第四,反映努力奋斗,进取向上的电视收视率跌入低谷,杂志销量迅速下降。美国影片《洛基》、《霹雳舞》在日受冷落。漫画杂志《大力神》取代了《巨人之星》。(3)从偶像崇拜到追星一族。当代日本青年不再崇拜战后社会的
那种奋斗式的英雄“偶像”,他们只“追星”。如歌星、球星等。这反映出他们在人生道德价值观上已从绝对价值观转到了相对价值观。(4)从物质优先转向生活质量优先。伴随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日本青年在先后得到了“三种神器”(即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即空调、彩电、汽车)之后,开始转向重视生活质量。过去日本青年为得到“三种神器”和\而“猛烈”地工作。而现在,“猛烈”一词不再流行于青年之中,取而代之的是“漂亮”,即生活潇洒。(5)忠实于自己的生活,不愿为社会作贡献。
2、工作价值观层面——(1)工作价值和劳动伦理衰退。不少青年认为,工作以外的生活更有人生意义。赞成这一观点的比例,日本56.7%,美国69.1%,法国74.4%,瑞典66.4%,中国42.3%,(2)如果有钱,想玩一辈子。这一比例,日本为四分之一,德国近四成,法国三成强,中国为十分之一。(3)工作的目的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企业和国家。 3、婚姻家庭与性观念层面——(1)性观念开放和宽容。同情同性恋的越来越多。(2)同居与不想结婚。青年中同居者比例:美国、丹麦将近20%。与未婚父母住在一起的比例,美国60年代不到5%,到9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