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秉性的“地球村村民\1埃及——希腊的蓝本 2印度——矛盾的统一体 3日本人——最聪明的猴子
4德国——令世界难以回避的严酷难题 5美国——人类的第二次童年 6英国人——总想把事情做得更好
祭司,在印度教里,祭司要穿红色衣服,并包头巾 东西方思维的差异 什么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也可以这样理解:思维方式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民族文化最深层次的一部分。 求同原则;求异原则 什么是民俗
1民俗不是古老的 2民俗是一种生活相 3民俗的文化层面 结语
民俗是民众群体反复积淀构成的,是一个民族共同文化的共同感,是无意识和有意识、理性和非理性的交织,是国家思想和文化的原型和起点。民俗行为规范背后的思考原型,对人类的思想和民族的发展影响很大。
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有两种,一个是生物生命DNA,另一个是文化的DNA。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一、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
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对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对民俗文化也有很大影响。 1)旅游能促进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
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 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三、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 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涌入,异族及同族异地的文化、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的引入,旅游接待地的民俗文化会逐渐被同化、冲淡和消失。而且,在开发民俗文化资源过程中,过分地、夸大其辞地宣传渲染会使旅游接待地纯朴的民俗文化失真、被亵渎、被歪曲;甚至为了迎合一部分客人,而着力渲染一些无聊的、下流的、色情的东西,会使民俗文化庸俗化。
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由于旅游者的涌入,旅游接待地的民族传统文化会因商品化而受到歪曲并失去价值。如一些民族歌舞,由于旅游者的需要而被搬上舞台,或被压缩、或被删除、或是活动的节奏
加快,使其在很大的程度上丧失了传统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由于商品化,某些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泛滥随意,已不是传统的风格和制作技艺。异地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传统文化价值的丧失外,还会出现纯朴民风的丢失和崇洋媚外思想,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3.出现伪民俗
伪民俗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任意编造、添加、拼凑的而旅游地根本不存在的民俗。 结语
现代化进程促使着民俗文化变迁,导致各种不同文化习俗的交融,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民俗风情正走向趋同和消亡,保护和抢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刻不容缓。因此,保护和抢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高度重视抢救和保护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理论、方法、原则的研究,是旅游理论工作者当前义不容辞的主要任务。
服饰民俗
一 、服饰及构成
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服饰具有两重民俗性格,一是保护身体,二是装饰。 服饰主要包括下述四类:
传统花腰傣女子以黑齿为美 二、服饰的产生和发展
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服饰除用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三、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性别 年龄 职业 地位 民族、季节、质料 色彩 服饰的秘语
创世天书——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
1神话是民族文化及社会心理的一种象征化投射。
2在没有文字的民族中,人们将神话、历史以及他们希望记录的一切,投射在与身相随的衣装图样上,凝成一种文化密码。
3服饰就是一种无字的天书,象形的史记,荒古的神话、始祖的业绩、家族的宗谱、民族的历史、习俗、宗教信仰及道德规范,都在衣装上用一针一线“写”得清清楚楚。 在少数民族中,人类起源神话往往和族源神话合而为一。
1在神话中,一次似无必然联系的事件,皆可导致各民族分化及其他文化形态(如服饰、生活方式等)的差异
2如云南金平县苗族,因服饰和支系不同而有黑苗、白苗、大花苗、青苗或清水苗数种。 象形史记——古史与服饰象征
有位民族学家请云南一位苗族老人“摆古”。 “你咯认得字?”老人问。 “认得。”学者答。
“祖公的事都记在上面了,顺着它,可走回狗王讨老婆的地方。”老人边说边递上一件女人的花裙子给学者。
裙上没有字,只有许多美丽的蜡染的和挑绣缝缀的图案。 织在身上的苗族“古歌”
1蚩尤“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
2“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 3黄帝遏绝苗民的政策
4苗族败走他乡后四处漂流,无法像黄帝族那样修史立传。长年的迁徙生涯迫使苗族将自己5民族的文化,用最便易的方式,变为密码,随身携带。于是,口传的古歌和手绣的斑衣,便成为他们记史述古、文化传承的方式
6传说,现在金平定居的瑶族是明清时期从两广迁入的。在艰苦的跋涉中,走在前面开路的瑶人为了让后面的人看得见,就砍下红色的锥形芭蕉花,举在头上为联络信号,后固定在头上。后来,她们的头饰就沿袭了锥形芭蕉花的式样
7走在队伍中间的人,已经找不到芭蕉花了,只好砍一截芭蕉杆顶在头上,再搭上头帕,便成了“平头瑶”或“蓝靛瑶”
8走在后面的人,连芭蕉杆都找不到了,只能拾几片芭蕉叶顶在头上,由此而演变成“沙瑶” 公开的情书
1哈尼族爱尼姑娘喜欢广交朋友,等她头上插满了求爱者的情书后,她才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决定爱情的天平朝哪方倾斜。 缅甸paduang族
1相传很久以前这个民族被外族攻打后,妇女抓住要被砍头,所以她们才将脖子上套上金属圈(一般为铜制),从而免去一死。
2因为脖子长时间架高,脊椎骨头早已脱开,金属圈一旦除去,她们也面临着死亡。现在当地政府已经禁止此种民族的这种习俗了,因而渐渐绝迹。 马来西亚
男子:卡因,巴汝
女子:纱巾,上衣,纱笼 印度
女子装饰
莎丽:“能裹住女性所有美态的服装” 绰尼:与莎丽同时穿着的短紧身上衣 勒含卡:和绰尼同时穿着的皱褶长裙
沙尔瓦克米兹:最初流行于克什米尔,沙尔瓦是宽松的睡裤形状的长裤,克米兹是穿在外面的长及膝盖的长袍。
吉祥痣:传统印度教已婚女子的标志 首饰、鲜花 男装
托蒂:一块三四米长的白色布料,缠在腰间,下长至膝,有的下长达脚部 古尔达:一件肥肥大大的衬衣 英国帽子:圆顶硬礼帽 苏格兰裙:“基尔特”
西服:平时的穿着如果上下身不成套,一般不系领带;若穿全套衣服,则要系上领带。 双排扣要将扣子一一系上,单排扣则反之,平时可以不系,遇有正式场合也只系其中一个:两个扣子的系上面一个,三个扣子的系中间一个。 袜子的颜色 日本和服 和服的历史
种类 :男女和服 已婚未婚 便服礼服 和服的着装禁忌
留袖和服:色留袖,黑留袖
振袖和服:大振袖,中振袖,小振袖 访问和服:整体染上图案 小纹和服:染有碎小花纹 丧服 婚服 浴衣 素色和服 付下和服
日本的婚礼,新娘要穿象征神圣、纯洁的“白无垢”(白無垢しろむく)和服。 服饰是艺术的起源
狩猎民族:羽毛,贝壳项链,骨齿手镯,珍珠,兽骨,兽皮 农业民族:南方少数民族的盛装 “他们情愿裸体,却渴望美观!”
——十九世纪民族学家对原始民族的典型评价 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彩陶 幼儿行为
动物、昆虫和软体类动物
原始的人体装饰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并且显示其美,以博得异性的青睐。
尼采:美的生物学意义就在性生殖。
装饰的性别转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