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A
一、名词解释 (20分)
1. 什么是稀缺性?
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即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即指社会所生产出的商品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们所有的欲望。 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总是少于人们能免费或自由取用的情形。
因为存在资源的这一特性,才需要经济学研究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 使人类的福利达到最大程度。
2. 什么是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所谓机会成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失去的收益。这种收益不是实际发生的,而是潜在的
3. 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或了解这个状况,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次佳的市场结构。
4.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宏观P287)
在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运动。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 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
是指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二、简答题 (30分)
1. 用供求定理和需求弹性理论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什么经常限制石油产量 ? 答:(1)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1分)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1分)
(2)石油输出国组织经常限制石油产量,是因为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的价格将上涨。(1分)如图所示,限制石油产量的政策使供给曲线由S1向左平移至S2,均衡点由E1移动到E2,价格从P1上升到P2。(1分)
(3)同时,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从而其需求量的下降幅度会小于价格的上涨幅度,使得价格上升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必定大于需求量减少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收益将增加。(1分)如图所示,价格上升后,需求量由Q1减少为Q2,但Q2AE1Q1小于P1AE2P2,即总收益增加。(1分)
因此,石油输出国组织经常限制石油的产量,否则,各石油生产国将蒙受收入上的损失。 (4)正确作图(2分) 注意:作图不完全正确可根据情况酌情给分。
PS2E2P2P1S1AE1Q2Q1Q
图:石油的需求弹性2. 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微观P295) A. 市场上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
B. 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C. 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3. 如何理解GDP 这个概念?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三、计算题 (30分) 1. 若市场供需如下:
需求P = 280 — q, 供给:P = 20 + 10q, 对于每个单位产品课征5元从量税时,则 (1). 物价上涨为多少?
(2). 消费者负担与生产者负担各为多少? (3). 税前供需弹性为多大? 哪一个较大?
解:(1)征税后形成新的供给曲线S?:P=20+10q+5=25+10q 由税前的均衡方程 P=180-q
P=20+10q
p0=165.455
得均衡点 q0=14.545
p=180-q 由税后的均衡方程 p=25+10q
p1=165.909
得新的均衡点
q1=14.091
所以,物价上涨?p?p1?po?165.909-165.455=0.454
(2)由(1)可知,物价并不是按全部税额上涨的,通过转嫁,消费者和生产者各承担了一部分税额。对于每单位产品: 消费者负担△P=0.454元 生产者负担5-△P=4.545元 (3)税前需求弹性 Ed??dqpo165.455??1??11.38 dpq14.545税前供给弹性 Es?dqpo1165.455????1.138 dpq1014.545所以,税前需求弹性大于税前供给弹性。
2. 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 Qd = 50000 — 2000P 和 Qs = 40000 + 3000P。 求:
(1). 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 厂商的需求函数是怎么样的?
解:(1)市场均衡时,QD=QS,即50000-2000P=40000+3000P,均衡价格P=2,市场的均衡产量Q=QS=QD=40000+3000×2=46000。
(2)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故厂商的需求函数是P=2。
四、分析题 (20分)
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见 自测操练P201 2
答: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制度、资源和技术:
(1)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它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增长取决于制度,适于经济发展的制度是实现增长的前提。最适于经济增长的是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是一个制度体系,它包括了多种制度。其中包括保护个人财产的产权制度,降低交易费用的货币制度,规范人们行为的合约制度,组织经济活动的公司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出产要互出产出来的。各种出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成(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成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程度,健康状况等。经济增长中必然有成本的增加。
(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出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