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联:山情海韵秦皇岛
作者:张秀廷
帔燕山,襟渤海;一派峥嵘,万般葱郁。看雄关踞塞,巨龙戏水, 鹰角凌虚,群舻列溆;更老岭重峦,碣石耸壁,天马行空,联峰迎旭。 映衬着碧草芳兰,苍松翠柏,飞瀑流泉,红鳞绿羽。春可泛舟,夏宜 逐浪,秋好观曦,冬合览霁。临此境兮心旷神怡,处是居也年延寿益。
经日月,历洪荒;千番风雨,百度沧桑。叹伯夷采薇,昭王筑台, 秦皇祈祉,汉武禨祥;又曹公咏志,唐主游缰,李闯弃甲,清祖驰骧。 留存了螭碑禅寺,画阁朱廊,灵祠秀塔,古埠大墙。上而愐国,下以 怀乡,纵则通史,横即知方。喻其途矣德修智备,明斯道焉情慨意慷。
2001年6月6日发表于《秦皇岛晚报》头版头条,2003年9月镌刻于秦皇岛秦皇求仙入海处。
作者张秀廷系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文学教授。 此联上下联各99字,取“多多”、“久久”之意,寓“九九归一”之理。上联写秦皇岛帔山襟海之地势形、名闻遐迩之八大景观、绮丽迷人之自然风光及其所展现的自然美,下联写秦皇岛悠远久长之历史沿革、声名显赫之八大人物、史后遗存之名胜古迹及其所蕴涵的人文美,全联共誉秦皇岛之地灵人杰。上下两联各自成韵(现代汉语音韵),上联六韵从仄,下联六韵从平。全联共198字,无一重文。
各界人士品评
《山情海韵秦皇岛》是有史以来第一副描写一个城市(地区)的长联。上联着重写自然风光,总括秦皇岛地势形貌,突出山海城市的特点,宏观地描绘了本市有代表性的八大景观,以及自然风光所具备的休闲、度假、观光等功能,最后揭示出这些优美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下联侧重写历史文化,概叙岁月替嬗,风雨沧桑,清点与秦皇岛相关的八个代表性历史事件,铺陈史后遗存,展示文明积淀,点染“上下纵横”所生发的启迪作用,进而阐述历史文化遗产对后人所产生的教化意义。长联在上下两部分各有侧重的同时,体现了对旅游价值的观照。这副长联立意好,有气势,巧妙剪裁历史、抒写风物,笔力遒健;在艺术上也颇见功力,全联对仗工稳,两联各自成韵,198字无一重复用字,无生僻字,可收雅俗共赏之效。(李守森)
《山情海韵秦皇岛》长联,时空涵盖丰富,语言有韵味,堪称上品。(隋庆隆) 读了张秀廷先生的长联,甚为惊赞!这副长联典雅端庄而神韵绕耳,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上联自然景观,下联人文景观,两相映衬,纵横古今。既描绘出了旅游休闲之胜地特色,又抒发了抚今怀古壮志豪情,形象生动,浑圆完整,烘托出了全市四县三区在燕赵乃至神州大地上光辉照人的形象。……这么长的长联,平仄协调,无何瘸拐:对仗工整,鲜有偏差,可谓妙文巧对。至于节奏跌宕,句式流水行云,则不在话下了。(杜树起)
张教授撰写的《咏秦皇岛》长联气势磅礴,读后顿觉一幅气壮山河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郝金和、田孝忠)
㈠此长联所描绘的秦皇岛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将不断激发广大市民爱岛爱乡
1
之情,从而增强秦皇岛人的自豪感,焕发出建设秦皇岛的热情;㈡此长联所昭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对人们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有益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从而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㈢对外地和外国游人而言,增加这一富有文化含量的人文景观,不仅可以多一分情趣,而且可以从中了解秦皇岛的文化,进而提高秦皇岛的知名度。(五位政协委员)
张秀廷教授长联写得很好,我在教学中已多次使用。(陈秉林) (此联已为多位书法家书写成条幅,或参加展览,或发表于报刊。)
鉴赏文摘
南北辉映话长联
——秦皇岛长联与大观楼长联之比较
田启宇
张秀廷的长联《山情海韵秦皇岛》镌石问世,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想不到在我国历史文化相对滞后的北方,竟出现了能与享誉二百多年的昆明大观楼长联相媲美的作品。惊喜之余,把两副长联拿来,对照着欣赏、品味。在对长联有了一些领悟之后,觉得秦皇岛长联不但不输于大观楼长联,反而有些后来居上。
长联姓“长”。长联不同于一般对联,大概有两点:第一是字数多;第二是由于字数多,那些以“巧”争胜的如拆字、谐音等手法不见了,只重铺陈与抒情。在“格律”的局限下,写的越长,难度越大。上百字的长联和几个字的“巧对”不能同日而语。所以,我们评价长联,首先必须看字数多少。大观楼长联180字,秦皇岛长联198字。两相比较,后者比前者多了18个字。这百分之十的超越,说明秦皇岛长联又达到了新的高度,就描写一座城市的对联而言,便成了当代的“长联之最”。
对联是从诗词衍化出来的文艺形式。一般的对联近似词的小令,长联则近似词的长调。小令和一般对联是神来之笔,有了灵感,点点滴滴稍加敷衍便可成文;长调和长联则不同,需要立意、构思与认真写作始能成章。大观楼长联如此,秦皇岛长联也是如此。两副长联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起笔引领”、“重点铺陈”和“结尾点题”三部分组成,并且同样严谨。
两副长联结构基本相同,但在气韵、内容和理趣方面却略有差异。
词是讲究气韵的。在词的产生与发展中,它经历了一个过程,即由赞美“婉约”而崇尚“豪放”,进而追求其气势的浩然、磅礴。长联既然近似长调,当然也要注重气韵。大观楼长联上联开头的“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下联开头的“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写得如长风乍现,飒然而有活力,很明显接受了苏辛词的影响。但秦皇岛长联上联开头的“帔燕山,襟渤海,一派峥嵘,万般葱郁”和下联开头的“经日月,历洪荒,千番风雨,百度沧桑”,其气魄就更大,如天风海雨,来得遥远,又弥漫无际,很明显是阅读《毛主席诗词》得到了启发。
就主要内容即核心部分而言,两副长联都是上联写景,下联叙事,而分量之大小轻重有异。先看写景,大观楼长联是“四看”,写的是大观楼东、西、南、北的山光水色。而秦皇岛长联是“八看”,写了天下第一关、老龙头、鹰角亭、港口、老岭、碣石山、天马山、联峰山等八大景观,而且特色各异。再看叙事,大观楼长联是“四想”,只是回忆了在云南发生的与楼船、铁柱、玉斧、革囊有关的往事,虽说是“伟烈丰功”,终归是区域性的事件。而秦皇岛长联是“八叹”,
2
历述了伯夷义不食周粟、燕昭王黄金台招贤、秦始皇遣人海上求仙、汉武帝寻求不死药、曹操“东临碣石”赋诗言志、唐太宗驻跸秦皇岛、李闯王兵败山海关、清世祖入主中原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发生在秦皇岛,又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事件。如此看来,秦皇岛长联较之大观楼长联,在内容上不仅充实得多,也更精彩。
在理趣方面,由于使用的手法不同,两副长联所显示出来的理趣内涵也有很大差别。试看大观楼长联上联结尾的“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结尾的“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以景抒情,写得灵活、潇洒,但显示出来的只是个人心绪上的失落和无奈;而秦皇岛长联上联结尾的“临此境兮,心旷神怡;处是居也,年延寿益”和下联结尾的“喻其途矣,德修智备;明斯道焉,情慨意慷”,是提示,又像号召,却写得庄重、严肃,其所展现出来的是坚定的自信和对人对事的真诚和热情。前者消极,后者积极,相形之下,高下立判。
两相比较,大观楼长联似南方少女,云鬟雾鬓,婀娜多姿,曼声吟唱,动人以情;秦皇岛长联则象北国男士,衣冠楚楚,神情凝重,慷慨陈词,晓人以理。
在南北长联的相互辉映中,显示出了秦皇岛长联的成就斐然。这除了说明作者付出了更多的才思与心力之外,也表明了时代精神的巨大作用。“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秦皇岛长联正是聚焦了社会大发展中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开展大旅游、修写地方志等经济、文化建设上的成就,也体现了社会大发展中那种昂扬奋进、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是它能超越前人的原因和条件。
社会在不停地向前发展,以后也还会有有才如秀廷者出现,是否可能再创作出一副长联超过秀廷的长联呢?回答是否定的——“不会”。理由很简单,即使将来有人想写,见到秀廷的长联也会停笔。唐代李白登上黄鹤楼,本来想题诗,可是看到了崔颢的诗就罢手了。这是最有力的证明。诗仙尚且如此,何况他人。
总之,张秀廷的这副长联是我国社会兴旺发达在文艺创作上的体现,而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局势已定。它必将迅速地传播开来,为我国的文化、旅游事业做出大的贡献。
见仁见智话长联
云 杉
张秀廷教授撰写的长联《山情海韵秦皇岛》,在秦皇岛“秦皇求仙入海处”(简称“嬴园”)闪亮面世了。
这实在是难得的一副长联。上下联各99字共198字,镌刻于198吨9米高巨石之上,并配有“山情海韵”四个标志性大字。观后令人为之耳目一新,颇有感慨。
耳目一新,缘于长联笔力遒健、气势磅礴;颇有感慨,为长联铺陈史后遗存,展示文明积淀。
感慨之一,是张秀廷满怀深情表心声,壮志敢为天下先的奉献精神。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与时俱进最可贵。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物欲横流则俗,高谈阔论则虚。张秀廷在教书育人的正业中,忙里偷闲创作此联是说明什么?秦皇岛
3
素有“三高三低”之说,即秦始皇知名度高而以此命名的市知名度低,山海关、北戴河知名度高而区级地位低,秦皇岛港作为超亿吨大港在国外知名度高而在当地视点低。其原因多多,但文化意识薄弱是百病之源,故而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具有事半功倍之效。长联的创作与镌刻无疑是打造旅游文化,培育文化意识的务实之举。
其二,难得张教授脱俗文采的展示。“联辞难,难于字字严”,其严谨度毫无弹性可论。然而这副长联采用龙门对的形式,四字为句,八句成章的基本语式,平仄和谐不见忌拐;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充分展示我汉语文化极富音乐感的特色。长联以其高度的概括力涵盖全市的山海关、港城关、四季林木山泉的自然景观,又配以下联那描写人物沧桑、文史典迹典的诗篇,令人目不暇接,情思万千。这才有了顺理成章的压轴句:“上而缅国,下以怀乡,纵则通史,横则知方。喻其途矣德修智备,明斯道焉情慨意慷”,其可谓箴言绝句。怎能不将人们引入上下浏览数千年,纵横驰骋于天人合一的时空之间?也自会联想到《岳阳楼记》中“忧乐观”的高论和《滕王阁序》中那“落霞”与“秋水”的妙笔。
其三,难得各界有识之士的良苦用心,尤其是宣传媒体的舆论导向功不可没。试想只有一人好联出手而无人重视又当如何?由此足见“盛世兴文”和乐于兴文的意识在普及和强化。有人郑重又带几分调侃说:南有王勃序文传神州,北有张氏长联刻嬴园。所以,我代表赞赏的人们说一声:谢谢各方有识之士为碣石胜地秦皇岛增光添彩,谱写了人文史册的新篇章!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