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老师或者家长有时候总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孩子,这样的教育多了一些强迫,缺少了一些理解,多了一些距离,少了一些沟通,这样的教育多了一些权威,少了一些尊重。有一种教育理念是“蹲下来看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体验孩子的感受,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强迫他们认同或接受不同的事物,多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二是聆听,让他多谈他自己的事情。
这对父母来说,真是莫大的挑战。因为我们总是习惯说个不挺,有是更糟的是总是骂个不停。我们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还能不了解他吗?可是我们忘记了 孩子到了青春期,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和惊验,外面的世界也是有各式各样的诱惑和刺激。我们很难想象他们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更常忘记了他们有困扰与烦恼。喋喋不休、权威式的父母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真正了解子女的心声,因为孩子在这样的父母面前根本不会有机会把心思说出来。孩子宁可把自己的问题告诉朋友,或者告诉网友,也不告诉父母,使父母失去了帮助孩子的机会,更是孩子面对压力不知所措,甚至带来令人遗憾的结果。
不过,要改变这种互动还真的有点耐心。有时候父母想和孩子沟通主动问孩子一些问题,却只能得到两三字的简单回答。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相信跟你讲心里话是安全的,你会先接受他在帮助他,而不是马上生气骂她一顿,使他心生畏惧,让他后悔告诉你实话,以后在
.
.
也不想自找麻烦。这种信任的建立常常需要很长时间,却能轻易毁于一旦。
例如:我儿子放学回家,我常常和他闲聊:今天班里面有什么新鲜事吗?儿子总是乐于和我交流,说说同学的事。有一次说他们班有同学早恋的事,没多久就分手了。我问他有什么想法,他居然说:“那是对爱的亵渎,怎么能说爱就爱,分手就分手呢?”这让我感到很惊讶。所以说要相信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和他聊天的同时父母也说说自己小时候有趣的事,可以了解孩子对事情是非曲直的判断,也可以适时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化解他心中的疑惑。
(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港湾。 问题孩子绝大多数是单亲家庭或者有矛盾的家庭。父母吵架被认为是对孩子心理伤害最大的因素。很多孩子是这样说的:
甲:我担心他们会离婚,他们一吵架我特别害怕。父母还问我,如果他们分家,我跟谁。我心理有说不出的滋味。
乙:我觉得我自己像一个罪人。每次我考不好,爸妈就会相好责备而大吵,妈妈怪爸爸不管我,整天在外应酬,爸爸怪妈妈没有好好教育我。我每次好恐惧,感觉自己像一个有罪的人。
丙:我想永远的离开他们。 丁:我想把爸妈揍一顿。
父母吵架给孩子心理带来了不良影响:
.
.
首先会是孩子的情绪受到强烈的冲击,产生恐惧,悲伤,无助感等消极情绪。
其次,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刻薄的话粗话脏话甚至出手!
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无以为吵架谩骂打架都是解决矛盾的办法,不能学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孩子的情绪性格行为出现问题。孩子长期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家庭中,容易变得感情冷漠对他人缺乏信任为人刻薄脾气暴躁,或者性格向压抑。
夫妻吵架三大忌: 一是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二是让孩子跟着趟浑水,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对方的不是 三是拿孩子做婚姻的筹码,一句典型的父母口头禅“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也许这些是实话,但是这样说实际上等于把孩子变成了婚姻的筹码,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美的家庭,给孩子安全感和稳定的心理。父母要理智处理家庭问题,即使有问题也应该和孩子沟通,征得孩子的理解和谅解。夫妻关系、与老一辈的关系都要处理好,矛盾不要传给孩子。不要沉沦在自己的爱恨情仇当中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五)、要给孩子正确的爱,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人格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爱需要理智,
.
.
但爱得过度就变成了溺爱,溺爱和放任一样,对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那么,溺爱主要表现在:
1、家长屈从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没有要求。一家人围着孩子转,要东绝不给西。
2、包办孩子的一切,过度照顾只要求读书,什么活也不用干。 3、 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过分优越,甚至超过了家庭正常的经济能力。吃要高档,穿要名牌,与别人攀比。
4、不给孩子接触困难和艰苦环境的机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5、常当众夸耀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处处为孩子的缺点辩解、开脱即使孩子有坏习惯、坏毛病也百般袒护,听之任之,不以为然;甚至教孩子说谎骂人,贪小便宜。有的家长并当着孩子的面责怪别人和长辈。这样,孩子就更加唯我独尊。
隔代教育是溺爱产生的根源。孩子在外面拿了别人的东西或在外面欺负同学,老人不但不批评,反而觉得子有出息,在外面不吃亏;当父母教育孩子时,祖辈就成了子的“保护伞”和“避风港”。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由于溺爱而形成自私的不良品行呢?本人认为: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要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让孩子在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他人。如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别人不方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要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让孩子看到你是如何尊敬长辈,关
.
.
心长辈的。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父母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的成长。
话说回来,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与欣赏。”赞美是全世界最具震撼力的营养品。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交流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同时也教会孩子了解、欣赏、赞美、鼓励父母、亲人和他人的方法。这样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且非常愉快。当一个孩子的优势因不断地被肯定而发挥到最佳状态时,孩子的劣势会自然减弱。这样,我们的家长才能真切体会到教育成功的快乐,构建其融洽的亲子关系。
我殷切的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快乐乐观的孩子,是一个有心胸的孩子,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孩子,是一个爱自己也爱别人的孩子!
:1387666338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