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四川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及答案(8.10)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涉及:法律基础知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科技基础知识、四川省情、市情、事业单位和时政方面的知识等。
[公共基础知识题]
1.( )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A.PU B.GPU C.CPU D.NPU
2.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消费者的收入。( ) A.正确 B.错误
3.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闪烁,像是顽皮的孩子在不时眨着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星星发光,是断断续续的 B.被其他星体瞬间遮挡的结果 C.星光被地球大气层反射的结果 D.星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的结果
4.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停止了,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没有传声介质
5.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 ) A.下行文 B.平行文
C.上行文 D.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规章
6.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若进口大于出口,称作(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平衡 D.贸易差额
7.“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现了不可知论的哲学观点。
A.正确 B.错误
8.下列选项中属于儒家经典“四书”的有( )。(多选题) A.《论语》 B.《春秋》 C.《诗经》 D.《孟子》 【参考解析】 1.【答案】C
解析: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故本题选C。
2.【答案】B
解析: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商品自身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主要因素。故本题说法错误。
3.【答案】D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上疏下密,当光线斜射到大气层时,类同于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不断偏折.当繁星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运动,疏密不断变化,大气层对星光折射的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星光时明时暗的闪烁.即星星闪烁不定是: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的缘故.看到的“星星”是折射而成的虚像.故本题答案选D。
4.【答案】B
解析:用手按住鼓面后,使鼓面的振动停止了,所以发声就停止了,故本题答案选B。
5.【答案】A
解析: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行文。如请示、报告等;平行文是指向所属同级机关以及向非同一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中不相隶属的任何机关行文;下行文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行文。如命令(令)、决定、决议、公报、公告、通知、通报、批复等。故本题选A。
6.【答案】B
解析: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即贸易逆差。又称“入超”、“贸易赤字”。故本题答案选B。
7.【答案】B
解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表面意义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体现哲学原理是质量互变规律。故本题表述错误。
8.【答案】AD
解析: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为《诗经》、《礼记》、《尚书》、《易经》、《春秋》,BC属于五经,故本题答案选择A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