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创新活力的培养方法 一、教师的观念要创新
创新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别人的崭新的品质。它旨在开发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它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共性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 ①教师必须在观念上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 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顺、温驯者优秀的保守态度,引导学生高标新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支撑他的人格的独立性,以创新作为憧憬与追攀的学习境界; ②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和做法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思辩力。而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更感到亲切和自然,它胜过了许多教育。
二、教师的能力要创新
传统的教学偏重于知识积累,是满堂灌的,填鸭式的。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开发学生创造力。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独特的创造力。①教师应具备课堂设计创新的能力。教师应突破过去“教参一一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6
中,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 ②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努力使自己通过教育科研促使自我完善,积极适应新角色,规范内在需求。 ③教师应提高自己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对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及相关科技知识具有了解和掌握的能力,从而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并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在新形势下教师应在新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学方法注入新的内涵。在我看来,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把握以下几点: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的花时间、花精力去理解、钻研新的事物。 ②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创新性行为与课堂教学气氛密切相关,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产生创新性学习行为,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必要条件。当今时代,学生与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能够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③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评价,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过程之中,逐步形成较强 的自学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最经常、最普遍、最实际、最有效的
7
途径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能够结合具 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具体指导,使其言之有物,施之有效。教师,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教学实践者,由于受到自身风格特色、时空条件和生源情况等诸 多因素的影响,其教育教学方法必然包涵着多样性,且随教育实践的发展呈现动态化趋势。因此素质教育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 位更新,才能主动适应创新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文
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的途径和手段研究 莘县柿子园乡中心初中:刘书宪
内容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各项工作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因此,激发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是每一个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深思的问题。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二要实行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结合,三是注重评模、评职称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创新 道德 热情 管理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教师队伍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
8
情,教师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发挥如何,是衡量教育管理的试金石。下面结合多年的管理实践,就如何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谈几点做法和想法,供同仁们共同商讨。 教师工作热情的激发: 一、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
一个教师能不能成为好教师、名教师,学历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有没有职业道德。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教师必须自觉地守住职业道德的底线,保持心态宁静平和,校园这方净土才不会玷污。我们今天的教师,缺少的不是工作水平,而是责任和精神,因此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首先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抓起。以《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弘扬三种精神—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创业精神,树立五种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开展“三心”、“三爱”教育,(三心: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三爱:爱岗,爱校,爱生)。大力营造敬业奉献的舆论氛围。在广大教师中开展“我兴校兴,校荣我荣”师德演讲活动,结合文化建设,开展征集教师教育教学箴言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唤醒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广大教师坦坦荡荡,为人师表,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做到政治上是学生的表率,思想是学生的导师,精神上是学生的支柱,学习上是学生的伙伴。开展“社会评教”、“家长评教”、“学生评教”系列活动,激发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积极性。
9
二、要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结合
现代管理理念认为,团队管理三分靠制度,七分靠感情,在落实制度管理的同时,做到关心人、尊重人,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在细节处体现关心,为教职工营造宽松和谐、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学校管理可以称为规范管理、道义管理,也就是说主要靠精神力量去管理。在教师看来,学校领导的器重、学生及社会上人们的敬佩是自己最大的满足。这种心理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不怕担子重,不怕工作多,不怕吃苦受累,只怕干了工作无人知道,没人肯定。在人际关系上,希望别人对自己以诚相待,以情相待。教师注重一个“义”字,抵触一个“管”字。这就要求领导既要当家作主,又要做普通教师,努力和教师建立起“同志加兄弟”的亲密关系。只有教师真正体会到领导对他的这种“诚”和“情”,才能消除其各种对抗情绪,产生与领导的亲近感,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情感体验,进而转化为推动行动的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处理好领导与群众,责任与权力,素质与能力的关系。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在学校形成团结群众的凝聚力,率先垂范号的召力,能言善辩的说服力,坚毅强硬的震慑力的良好氛围。我们的教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知识分子,思想境界高、热情向上,重视精神享受和政治地位,但往往情感脆弱,思想情绪波动大。他们多数很看重自己的政治形象,要求领导在政治上多关心自己。因此,学校领导应多关心教师的政治生活和思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