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种可能,抽取的两名学生都来自九年级的有2种可能, ∴P(两个学生都是九年级)=
=,
答:抽取的两名学生都来自九年级的概率为.
23.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承担一项筑路任务,甲队单独施工完成此项任务比乙队单独施工完成此项任务多用10天,且甲队单独施工45天和乙队单独施工30天的工作量相同. (1)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此项任务需要多少天?
(2)若甲、乙两队共同工作了3天后,乙队因设备检修停止施工,由甲队继续施工,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甲队的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2倍,要使甲队总的工作量不少于乙队的工作量的2倍,那么甲队至少再单独施工多少天?
【考点】B7:分式方程的应用;C9: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分析】(1)设乙队单独完成此项任务需要x天,则甲队单独完成此项任务需要(x+10)天,根据甲队单独施工45天和乙队单独施工30天的工作量相同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2)设甲队再单独施工a天,根据甲队总的工作量不少于乙队的工作量的2倍建立不等式求出其解即可.
【解答】解:(1)设乙队单独完成此项任务需要x天,则甲队单独完成此项任务需要(x+10)天, 由题意,得解得:x=20.
经检验,x=20是原方程的解, ∴x+10=30(天)
答:甲队单独完成此项任务需要30天,乙队单独完成此项任务需要20天;
第页(共28页)
21
,
(2)设甲队再单独施工a天,由题意,得
,
解得:a≥3.
答:甲队至少再单独施工3天.
24.已知:如图,以等边三角形ABC一边AB为直径的⊙O与边AC、BC分别交于点D、E,过点D作DF⊥BC,垂足为F. (1)求证:DF为⊙O的切线;
(2)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考点】ME:切线的判定与性质;KK:等边三角形的性质;MO:扇形面积的计算. 【分析】(1)连接DO,要证明DF为⊙O的切线只要证明∠FDP=90°即可;
(2)首先由已知可得到CD,CF的长,从而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DF的长;再连接OE,求得CF,EF的长,从而利用S直角梯形FDOE﹣S扇形OED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答】解: (1)证明:连接DO.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60°. ∵OA=OD,
∴△OAD是等边三角形. ∴∠ADO=60°, ∵DF⊥BC,
∴∠CDF=90°﹣∠C=30°,
∴∠FDO=180°﹣∠ADO﹣∠CDF=90°,
第页(共28页)
22
∴DF为⊙O的切线;
(2)∵△OAD是等边三角形, ∴AD=AO=AB=2. ∴CD=AC﹣AD=2. Rt△CDF中, ∵∠CDF=30°, ∴CF=CD=1. ∴DF=
,
连接OE,则CE=2. ∴CF=1, ∴EF=1.
∴S直角梯形FDOE=(EF+OD)?DF=∴S扇形OED=
=
,
﹣
. ,
∴S阴影=S直角梯形FDOE﹣S扇形OED=
25.如图,抛物线y=﹣x+bx+c经过A(﹣1,0),B(3,0)两点,且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的对称轴DE交x轴于点E,连接BD. (1)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点P是线段BD上一点,当PE=PC时,求点P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过点P作PF⊥x轴于点F,G为抛物线上一动点,M为x轴上一动点,N为直线PF上一动点,当以F、M、N、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时,请求出点M的坐标.
第页(共28页)
23
2
【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连接PC、PE,利用公式求出顶点D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设出点P的坐标为(x,﹣2x+6),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PC和PE,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计算求出点P的坐标;
(3)设点M的坐标为(a,0),表示出点G的坐标,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1)∵抛物线y=﹣x+bx+c经过A(﹣1,0),B(3,0)两点, ∴解得,
, ,
2
2
2
∴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2x+3; (2)如图1,连接PC、PE, x=﹣
=﹣
=1,
当x=1时,y=4, ∴点D的坐标为(1,4), 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mx+n, 则解得,
, ,
∴直线BD的解析式为y=﹣2x+6, 设点P的坐标为(x,﹣2x+6),
则PC2=x2+(3+2x﹣6)2,PE2=(x﹣1)2+(﹣2x+6)2,
第页(共28页)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