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3) 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
重大改变的,应按变更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
(4) 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 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6) 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5.2.3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每五年至少开展一次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3 隐患排查内容
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特点,隐患排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安全基础管理; (2)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3) 工艺; (4) 设备; (5) 电气系统; (6) 仪表系统; (7) 危险化学品管理; (8) 储运系统; (9) 公用工程; (10) 消防系统。
5.3.1 安全基础管理
5.3.1.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
5.3.1.2 安全投入保障情况,参加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的情况。
5.3.1.3 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
(1) 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2)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3) 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
5.3.1.4 开展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主要包括:
(1)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情况;
(2) 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情况; (3) 风险评价结果的落实、宣传及培训情况; (4)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5.3.1.5 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及承包商的管理情况。 5.3.1.6 危险作业和检维修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 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情况; (2) 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 、高
处作业、断路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和抽堵盲板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作业许可管理与过程监督情况。
(3) 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配置、佩戴与使用情况;
5.3.1.7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管理情况。 5.3.2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5.3.2.1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重大危险源储存设施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重要场所的安全距离。
5.3.2.2 可能造成水域环境污染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源的防范情况。 5.3.2.3 公司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5.3.2.4 内部重要设施的平面布置以及安全距离,主要包括:
(1) 控制室、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机柜间以及人员密
集区或场所;
(2) 消防站及消防泵房; (3) 空分装置、空压站;
(4) 点(5) 火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储存设施等;
源(6) 其他重要设施及场所。
(5.3.2.5包 其他总图布置情况,主要包括:
括(1) 建构筑物的安全通道;
火(2) 厂区道路、消防道路、安全疏散通道和应急通道等重要道炬
路(通道)的设计、建设与维护情况;
(3) 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4) 其他与总图相关的安全隐患。
5.3.3 工艺管理
5.3.3.1 工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 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
(2) 工艺风险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3) 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使用与控制; (4) 工艺安全培训程序、内容、频次及记录的管理。
5.3.3.2 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
(1) 装置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部位是否设置超温、超
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泄压设施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2) 针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设计的安全泄压
系统以及安全泄压措施的完好性;
(3) 危险物料的泄压排放或放空的安全性;
(4) 参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
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 号)的要求进行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控制情况;
(5) 火炬系统(自动放散)的安全性;
(6) 其他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方面的隐患。
5.3.3.3 现场工艺安全状况,主要包括:
(1) 工艺卡片的管理,包括工艺卡片的建立和变更,以及工艺指
标的现场控制;
(2) 现场联锁的管理,包括联锁管理制度及现场联锁投用、摘除
与恢复;
(3) 工艺操作记录及交接班情况;
(4) 具有毒害因素的场所的巡检、取样、操作与检维修的现场
管理。
5.3.4 设备管理
5.3.4.1 设备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主要包括:
(1)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本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 (2) 有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人员按要求配备; (3) 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及台账。
5.3.4.2 设备现场的安全运行状况,包括:
(1) 大型设备、机泵、锅炉、加热炉等关键设备装置的联锁自
保护及安全附件的设置、投用与完好状况;
(2) 大型设备关键设备维护到位,备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 转动机器的润滑状况,设备润滑的“五定”、“三级过滤”; (4) 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情况;
(5) 设备的腐蚀防护状况,包括重点装置设备腐蚀的状况、设
备腐蚀部位、工艺防腐措施,材料防腐措施等。
5.3.4.3 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现场管理,主要包括:
(1) 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制度及台账; (2)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定期检测检验情况; (3) 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管理维护。
5.3.5 电气系统
5.3.5.1 电气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 电气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管理;
(2) 电气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5.3.5.2 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及电气安全设施的设置,主要包括:
(1) 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等级与供电系统的匹配性; (2) 消防泵、关键装置、关键设备等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 (3) 重要场所事故应急照明;
(4) 电缆、变配电相关设施的防火防爆; (5) 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 (6) 建构筑、工艺装置、作业场所等的防雷防静电。
5.3.5.3 电气设施、供配电线路及临时用电的现场安全状况。 5.3.6 仪表系统
5.3.6.1 仪表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
(1) 仪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2) 仪表系统的档案资料、台账管理; (3) 仪表调试、维护、检测、变更等记录; (4) 安全仪表系统的投用、摘除及变更管理等。
5.3.6.2 系统配置,主要包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