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统计调查(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了解通过全面调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感受统计调查的思想,体会动手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过程的乐趣。 学习重点:
1:统计调查过程中,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掌握用划记法、表格整理数据,并会用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学习难点: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图工具。 教学流程: 【导课】
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 板书课题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51页—153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从课本151页的数据中,你能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怎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
2:你能根据表10-1和图10.1-1,说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类电视节目的情况吗? 3:如何根据百分比或圆心角画出相应的扇形图?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上述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先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教师适当点拨、指导,最后汇总得出:
为解决问题,需要做统计调查:
1、首先对全班同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
2、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中经常用表格整理数据,其中经常用划计法记录数据。
3、为了更直观地表中信息,经常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条形统计图:就是用坐标的形式来描述.
人数 20
15 10
扇形统计图:用
5
一个圆代表总体,然
0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政治历史生物地理学科类别
后将各部分所占的百
分比将圆分成若干个部分,再在各部分中标出相应的百分比和名称。
体育20%动画30%
如制作扇形统计图关键是确定各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大小,它的确定方法就是用该部分数
据所占的百分比×360o ,如体育所占的百分比是20%,则相对应的圆心角为360o×20%=72o。
注意:各部分的圆心角之和可能与360 o有一定的误差。 4、全面调查的意义。 【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AC1.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B (1)如果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扇形____代表整体的25%.
33.3% (2)如果整个圆代表9公顷稻田,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_____公顷稻田.
2、小李通过某地区1998年至2000年快餐公司发展情况的调查,制成了该地区的快餐公司个数情况的条形图1.1-2①和快餐公司盒饭年销量的平均数情况条形图1.1-2②.利用图1.1-2①、图1.1-2②共同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00年该地区快餐公司有 个; (2)1999年平均每个快餐公司盒饭年销 量是 万盒,2000年每个快 餐公司盒饭年销量是 万盒.
(3)2000年该地区快餐公司共销售盒饭 _____万盒.
【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下面是一所学校400名学生早晨起床方式的统计表:
早晨起床方式的统计表
起床方式 别人叫醒 闹钟叫醒 自己醒来 其它 人数 172 88 64 76 根据上表的数据,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用各种方式起床的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可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议。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设计
1、 必做题:习题10.1第1、2题。
2、 选做题:以“你帮父母做过家务吗”为主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
张调查表,并整理收集到的数据,选择适当的统计表进行描述,和同学交流讨论得到的调查情况。 本课知识体系
1、明确调查问题(喜欢哪类节目)2、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全面3、选择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4、展开调查,收集数据(开始投票)的步骤5、整理数据(划记法):6、描述数据(画条形图或扇形图)7、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10.1.1统计调查(第一课时)
一、概念 3、数据描述 二、收集数据 4、全面调查
1、问卷调查 三、练习
2、整理数据 四、小结
教学反思:
10.1.2 统计调查(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感受统计调查的思想,体会动手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过程的乐趣。 学习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学习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导课】
上节课我们对全班同学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对某校2000
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板书课题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53页—155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抽取多少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合适?被调查的学生又如何抽取呢? 2:抽取多少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合适?被调查的学生又如何抽取呢? 3:你可以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吗?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上述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先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教师适当点拨、指导,最后汇总得出:
1: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 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
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 4.让学生观察P154抽样调查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指出最好选择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较好。 【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AC 1.教材第154页的练习。
B2.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33.3%(1)调查我们班所有同学的体重情况
(2)调查市场上五色冰淇淋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3)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4)调查某村所有家庭的年收入;
(5)调查巫山县初一年级的作业量情况; (6)调查重庆市冬小麦亩产量.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师生共同解决:
(1)当调查的对象个数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时,我们一般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
(2)当调查的结果对调查对象具有破坏性时,或者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时,我们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3)当调查对象的个数较多,调查不易进行时,我们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
行调查。
(4)当调查的结果有特别要求时,或调查的结 果有特殊意义时,如国家的人口
普查,我们 仍须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
注意:在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设计
1:必做题:习题10.1第3、4题。 2:选做题:习题10.1第8题。
板书设计
10.1.2统计调查(第二课时)
一、抽样调查的意义 四、练习 二、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五、小结 三、抽样的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10.1. 3 统计调查(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分层次和按比例调查。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感受统计调查的思想,体会动手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过程的乐趣。 学习重点:对较大数据进行分层次抽样。
学习难点:正确确定比例进行抽样和由数据描述作出判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课】
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1)能不能用问题2中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 (2)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1 000的样本进行调查,你会怎样调查? 板书课题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55页—158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由表10-3中的数据,可以估计各个年龄段中观众对某类节目喜爱的情况吗? 2:由上面的调查结果,你能描述整个地区观众随着年龄的增长,爱好娱乐类和动画类(或其他)节目的百分比的变化情况吗?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在抽样调查中应该如何分层?
上述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先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教师
适当点拨、指导,最后汇总得出:
【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教材第158页的练习1、2、3。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师生共同解决: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
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设计
习题10.1第6、10、11题。 板书设计
10.1.1统计调查(第三课时)
一、情景创设 三、小结 二、新课 四、练习
1、???????? 2、????????
教学反思:
10.2直方图
学习目标
知识:初步掌握用频数直方图、频数折线图描述频数分布情况的基本步骤. 方法:探索、发现、归纳.
情感:合作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学习难点:组距和组数的确定.。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导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常用来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根据下面的问题,阅读课本P163“问题4”内容。 (演示课件)
1.在测得的这组数据中,身高最高(最大值)的是谁?最矮的(最小值)是谁?相差多少?
2.这63名同学的身高在那个范围变化? 3.选择身高在那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检查自探结果(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2.归纳:
(1)先求身高变化范围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强调: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本题做等距分组.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具体问题来决定。一般当数据在100以内是,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
(3)确定分点。确定分点的方法有多种,这里采用最小值为第一组的左端点,然后根据组距依次列出各组的取值范围。
(4)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表时,注意划记时不要漏数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做出决策
强调: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小长方形的宽相同(即:组距相同)与条形统计图不同 【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一个样本含有20个数据:35,31,33,35,37,39,35,38,40,39,36,34,35,37,36, 32,34,35,36,34.在列频数分布表时,如果组距为2,那么应分成___组,32.5~34.5这 组的频数为_____.
2、对某班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单位:厘米),频数分布表中165.5~170.5这一组学生人数是12,频率是0.25,则该班共有____名学生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2008年中考结束后,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名学生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120分)进行统计,
学生人数6060评估数学考试情况,经过整
理得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 50请回答下列问题:
40(1)此次抽样调查
30的样本容量是_____ 2828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015(3)若成绩在72分以上 141010(含72分)为及格, 5请你评估该市考生数学 0成绩的及格率与数学考 分数试及格人数。
课堂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
作业设计:
必做题:课本P169习题10.2第2.题 选做题:课本P169习题10.2第3.题
板书设计 ∮10.2直方图
一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⑴
⑵ ⑶ ⑷ ⑸
0~3536~4748~5960~7172~8384~9596~107108~120
教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