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1-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2 2:15: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明纪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历史(文科班)

【必修三文化史学习导读】

1.理解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和地位: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因此,学习文化史一定要充分联系经济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理解一个观点:继承中批判,发展中尊重和创新

人类思想文化演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每一代人都继承了前一代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每一代人又把自己继承和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传给后代。因此我们应学会传承遗产,同时又要批判的吸收,在继承中创新。同时,面对人类创造的多元化的文化,我们又要学会尊重。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线索】:两条线索

线索一: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对

应1-6课)

线索二: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里了应有的贡献(对应

第7课)。

【掌握理论】: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第1-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1

高明纪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历史(文科班)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许多学派和学术大师,他们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即百家争鸣。

2、形成原因: (★阅读课本P6课文引言)

(1)经济基础: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

(2)政治因素:封宗法制瓦解,周王室衰微,各国变法图强。 (3)阶级因素:“士”阶层活跃,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4)人才因素:私学兴起,文化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二、“百家争鸣”局面的表现

(一)儒学

1、孔子:儒家学派 人, 时期的 家、 家 、 家,被尊为“圣人”。

(1)思想核心是“ ”和“ ”

A、“仁”

含义:“ ”。

途径:“ ”之道 B、“礼“

“礼”含义:即西周的 途径:“ ”,“正名”

(2)政治思想:提倡“ ”

(3)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 ,把处理现实问题放在首位。 (4)教育成就: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2、孟子: 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 ,被尊为“ ” (1)政治思想:核心是“ ”学说,主张“民贵君轻”。

(2)伦理思想:主张“性 论”。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荀子: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

(1)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 ”的朴素唯物思想。 (2)伦理思想:主张“性 论”

(3)政治思想:治国应以 为主,也吸收 家思想,主张 并施。

(二)道家

1、老子: 时期道家学派 ,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 的哲学家。

(1)哲学思想:①“ ”是万物的本源。

②思想精华: 法思想,认为任何事情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2)政治主张:倡导“ ”,小国寡民。 2、庄子: 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1)从“ ”的观点出发,提出“ ”的人生态度。 (2)天命论——主张人应顺从自然,天与人“ ”。

2

高明纪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历史(文科班)

(三)墨子与墨家 1、思想主张

(1)“ ”、“ ”。

▲墨子把“兼爱”也称为“仁”,但与儒家的“仁”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儒家的“仁”是以 为基础的,是有 差别的爱。而墨子主张的“兼爱”则是 差别的爱。

(2)提倡“ ”、“节用”、“节葬”

2、影响:墨家思想代表了 ,特别是 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了。

(四)法家韩非: 后期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1、思想主张

(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 国家。 (2)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 。

2、影响: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 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 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即“外儒内法”)

三、“百家争鸣”局面的影响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

传统文化中的 和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 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

第二部分 自学检测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小农经济迅速发展 B.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 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

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风俗 B.贡赋 C.礼仪 D.秩序 3、右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2010年时孔子诞辰2561年。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有着重大的影响。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3

高明纪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历史(文科班)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仁者,爱人 C.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5、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7、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对“无序”的社会提出了“救世”方案,其中属于道家的是 A.按照自然的状态发展 B.严格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C.建立普遍的社会关爱 D.用社会制度规范社会秩

8、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9、墨子的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其主要原因是

A.其思想有利于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 C.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D.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1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第三部分:课后反思

1、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新疑惑?

2、课后复习,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4

搜索更多关于: 第1-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的文档
第1-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kz9h5bizy9pg7y7h9v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