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 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铁丝燃烧 C. 石墨导电 2.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D. 干冰升华
A. 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B.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为防止废旧电池污染环境,把电池深埋地下
D.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B. 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 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 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是( )
A.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加入适量的BaC12溶液,过滤 B. 为制备Cu(OH)2可将Ba(OH)2溶液和适量CuSO4溶液混合,过滤
C. 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盐酸四种溶液,不需添加任何试剂就可完成 D. 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 5. 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下列物质是( )
A. 5.6g铁和锌 B. 10g镁和氧化镁 C. 10g碳酸镁 D. 10g碳酸镁和碳酸锌 6. 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向一定质量的稀硫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化钠溶液中加入稀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酸中加入足量的铁 制氧气 盐酸 入足量的镁和铝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3.0分)
7. 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氮分子______;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8. 根据如图回答:
第1页,共9页
①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共表示______种元素的粒子(填教字)。 ②写出图1中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9.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 ①t3℃时,
若将70g的甲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②t2℃时,
充分溶解后,再继续加热该烧杯,升温至t3℃,溶液的变化情况是______(填字母)
A.溶液变为饱和 B.溶解度增大
C.溶质质量增加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0.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中甲、乙、丙三
个实验。
(1)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图丁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___(写出一组即可)。
(2)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 写出 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11. 根据图1,图2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始终没有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实验完毕后,若要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______。
(2)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制得的气体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现用图2中的装置净化该气体,并用净化后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再检验气体产物。
①B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②如果D、E装置顺序对调,将会导致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2. 取15g某铁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放入烧杯中,
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烧杯中固体
第2页,共9页
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过滤后向所得滤液中加入143.2g水,测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计算: (1)该样品中铁的质量。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13. A~F是常见的六种不同物质,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E的俗名烧碱。 它们之间的关
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______。 (2)D的化学式______。
(3)写出F→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4. 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铁和氢氧化钠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图实验:
(1)取少量固体按图甲实验,根据步骤①可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
(2)取白色沉淀B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稀硝酸,烧杯中的沉淀质量随滴加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可确定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3)取无色溶液C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填离子符号)。
(4)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应采用的操作步骤是______,通过观察现象即可确定。
第3页,共9页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石墨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海水晒盐、石墨导电、干冰升华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若天然气不纯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时易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泄漏,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故错误;
B.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禁止使用,故错误; C.将废旧电池深埋地下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故错误;
D.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治理雾霾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废旧电池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D.根据乙醇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爆炸方面与环保方面的知识。 3.【答案】A
【解析】解:A、置换反应是指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有单质与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如例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故正确; B、碱溶液的pH大于7,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错误。
C、由化合物概念可知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又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则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空气,故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分析;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本题考查化学中的常用的思维方法--推理,属于易错题型,推理法是重要的思维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未知的领域,要细心,符合事实、规律,不要盲目推理。 4.【答案】C
第4页,共9页
【解析】解:A、K2SO4能与适量的BaC1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B、氢氧化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后得到的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钡的混合物,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C、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目的。 D、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应分别再进行蒸发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镁固体,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C。 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氢氧化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C、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D、根据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C
【解析】解:设10g碳酸钙反应消耗的HCl的质量为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10g x y
1007344
== 10gxyx=7.3g y=4.4g
即左盘净增加为10g?4.4g=5.6g
A、由于5.6g铁和锌,无论是否完全反应都会生成氢气,导致质量增加小于5.6g,所以不能平衡。错误;
B、根据HCl的质量求算反应的镁的质量以及生成氢气的质量 Mg+2HCl=MgCl2+H2↑质量变化 24 73 2 22 2.4g 7.3g 2.2g
即使完全是镁也只会增加7.8g而非5.6g,如果含有氧化镁导致质量变化更大。不平衡。错误; C、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73 44 8.4g 7.3g 4.4g
加入10g碳酸镁,则质量增加量为10g?4.4g=5.6g。天平平衡。正确; D、
第5页,共9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