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林其强
[摘 要] 信息化建设是党校发展的大事。本文阐述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探讨县级党校信息化的基本任务,对发挥远程教育作用这个重点工作提出了对策意见。
[关键词] 党校;信息化;基本任务;重点工作
人们才刚跨入新的世纪,信息时代的气息就扑面而来。人们都说:?大有大的名胜,小有小的景致。?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开播五年了,它强有力地推动地方党校的信息化进程,给县区党校融入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机会和经验。它对党校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提出变革要求的同时,叠现出党校信息化道路的光明前景。
一、指导思想
县级党校信息化,需要有厚实的土壤为它的实践提供伸展的平台,又要有科学的思想引领它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党校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坚持?: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邓小平同志带领拨乱反正,是从教育科技领域率先突破的。邓小平文章言简意赅,大多是他会见幕僚、外宾时的即席讲话、插话,一看就知道不是由秘书或其他人代笔的长篇大论,因此更真实地表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气派与风格。我们今天重温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和信息思想,仍为他那深邃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所折服:一是邓小平难能可贵。他在1975年9月就开始引领我们走出 ?姓‘社’姓‘资’?这个传统意识形态的羁绊。他强调说:?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体力劳动,世界上发达国家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都是走这个道路。?二是邓小平眼界宽广。他在融入世界文明多样化方面讲了许多新话:比如在1978年3月听取有关计算机发展问题汇报时,他提出?要建立国家计算机网,迅速建立大区的计算中心。?1983年10月为景山学校题词中,他发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1989年3月,他在会见乌干达共和国总统穆塞韦尼时的谈话中总结说:?不要关起门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觉,而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 三是邓小平雄才大略。他的教育观是同人才观、科技观和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世界化思想互为前提、互动产生和发展的。他在1984年9月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在1988年10月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邓小平呼吁:?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上述重要思想,为党校教育和信息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以学员能力建设为核心。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
1
化和生态这四个方面构成的总目标,同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统揽全国各行各业包括各级党校的大发展观。中共中央在1995年9月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中,规范地提出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职能作用。曾庆红同志今年6月在福建省委党校考察期间,对党校这个职能作了具体阐述:各级党校要在教育培训党的中高级执政骨干、不断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要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重要阵地的作用,要在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笔者学习之后体会有三:其一,我们党历来重视执政能力建设。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认真探讨过历代王朝兴亡的?周期率?问题,他形象地把进城执政比作?进京赶考?,他提出了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这?两个务必?思想。我们党十三大以后,学界开展提高执政水平问题研究,中共十六大后侧重于执政能力建设。实际上,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等同于政党职能与政党作用的关系:职能是作用的实质内涵,作用是职能的外在表现,二者是同一东西的两种说法。其二,党校以人为本,就是以学员能力建设为核心。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干部素质二者辨证统一,党校职能是培养跨世纪领导人才,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这是关系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战略课题。其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执政能力系统由各方面的骨干架构和运行,基础不牢大厦就不稳。因此,县级党校作用同样不可替代。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党校现代化。我们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清华大学在1979年就开始筹建远程教学,现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已具备播出8套电视、8套语音、20套以上IP数据广播的能力,并实现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高速连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网络平台。相比之下,中央党校远程教学在1999年才开通,我们福州各县区党校今年刚接入使用,党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迎头赶上。其一,深化党校教学、科研改革,有赖于教育设施、设备、手段的现代化。要用现代化的、信息化的、高科技的教学科研设施设备手段武装各级党校。信息时代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我们初级党校信息化起步晚、不配套,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势在必行。其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是一种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新的生产力。所谓党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指党校教学、科研及其他党群、行政、后勤系统工作的计算机化、网络化、自动化和现代化,主要包括系统建设、远程教学工作、校园网络建设等。党校信息化的发展潜力巨大。其三,加快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党校性质、职能的建设和发展大局,将改变多年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份讲稿、一杯茶水?的授课方式,促进党校教学工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的转换,使党校教学方式、科研方式、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党校信息化建设意义深远。
二、基本任务
中共中央2000年6月颁发的《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强党校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包括积极推进各级党校信息化建设,逐步在全国党校系统建成远程教学体系。?县级党校是地方初级党校,实际是基层党校,主要特点是:教学设施简陋、手段单一,缺乏人才缺少钱,也缺乏信息化标准和规划。从发展趋势看,县级党校的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2
第一步是接入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包括接收设备、多功能展示台、投影机的购臵、安装等,各校已基本实现。第二步是校园网建设,包括购臵安装微机、交换机,宽带接入,网络调试运行等,涉及教研、行政、后勤系统办公的硬件平台、安全平台和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利用。这一步,我市各校正着手做,预期2-3年可初步建成。第三步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包括图书资料数据库、特色专题数据库、学科课件库等。这一步工作预期要长些,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到那时,县区党校可以构建在同一时间对县域不同空间的受众,进行点播式、交互式和现场直播教育的远程教学网,人们普遍分享信息化的成果。
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三个一?:
㈠,通过多种渠道多样整合,组建一个开放、动态、丰富和适用的县级党校教学信息资源库
有些人把党校信息化建设看成只是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似乎接入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就够了。结果,由于课程设臵、作息时间不同步,实时收看效果不好;而采集数据后没有录相、没有刻录,远程教学的好处就得不到长期、充分体现。县级党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样整合教学信息资源:一是通过协议有偿使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的教学资源,采集、录相并刻录成教学光盘。二是订立协议与福建省委党校信息中心联网,有偿使用该网络的共享资源。三是从农村党员干部教育频道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等,采集适用的内容,整合成教学光盘。四是要求本校教师把自己专题授课内容制成计算机课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评课,在集体评课和充实讲稿后,整合成精品课件入库。五是参与所在县(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业、广电、环保、科协等部门联合开发,制作适合的教学多媒体。六是向有关音像出版发行部门购买一部分适用的音象制品。七是从互联网、内域网等采集部分教学资源和素材资料。 同时,要强调信息化技术积累和管理。这是党校信息化的保障和发展动力。一是把远程教学的机构、队伍建设好。要科学调配,合理分工,对远程教学网站、党校网站、校园网、电脑教室等设备使用维护落实到人,保障各网络正常运行。二是要以远程教学网、校园网建设为平台,积极开展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研究,特别是大量软件开发利用的技术研究,为应用和经营信息资源创设条件。三是制定相关职责制度。要强化岗位责任制,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建立设备添臵或故障维修申报制度,抓好年度检查工作。四是对教学资源库的制品进行分类建档、分类管理、协调使用,并保护知识产权。
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锻造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的师资和管理队伍 首先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深化,县级党校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党校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一些教师和行政后勤人员应用信息设施的能力跟不上需要,这是制约县级党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把教师素质作为党校教育信息化的第一要件,按照“培训先行、分级负责、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基本思路,加强全员信息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总的包括远程教学网络管理使用培训、局域网管理和维护培训、软件开发、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培训等,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项目不尽相同。培训目的是使全校职工基本掌握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远程教学技术等。通过自学和接受其它信息技术再教育的渠道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信息技术等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要提高教学信息资源应用水平。目前市、区(县)高效率的内域网(INTRANET)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县级党校应用信息资源方面的着力点在三方面:一是更新校园建
3
设观念,想方设法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设施引入党校、引进课堂,而不能搞了?花园式?长廊,忘了多媒体讲坛。这是深化教学、科研改革的基本途径和前提条件。二是增强共建共享理念,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水平。现有部分教师自建教学资源的通用性和共享性较低,一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应用水平不高。要继续加快党校系统网和校园网的建设步伐,逐步完善网络和装备建设,按照课程改革和能力教育要求来完善机制,提高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层次。三是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关注软件应用,将普及应用放在教学信息化的重要位臵,扩大党校教学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在条件成熟时,从现在远程教学网接受的C级站升级为B级站或A级站。 其三、全面尝试信息化教学手段。要把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络建好、管好、用好,让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的内容进课堂、进头脑,以此作为党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同时,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党校教育观念。要从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着手,进入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在“用”字上狠下功夫,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手段授课的学科覆盖率、教师覆盖率和课时覆盖率。现在,县级党校不要再建什么计算机教室了。要逐步建立覆盖全校基本信息的大型数据库,构建党校行政业务流程,职能科室业务管理流程,逐步实现各办公环节的网络化,开展教育管理一站式服务,提高党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㈢、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开展一项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的党校教学规律科研活动 要明确深化党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中央党校提出今年深化党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办学,从满足学员获得岗位培训学历要求为主,向满足学员能力提高需求为主转变;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学用结合为突破口,以学员为本,大力推进研究式教学和教师学员良性互动教学。党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行。因此,党校改革主要是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与此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上的改革。上述这个指导思想,还可以细化为若干个专题加以研究,以发挥科研在党校的先导和基础作用。
要研究党校教学规律性的东西。坚持以教学科研带动党校教育信息化应用,这是推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积极开展信息化网络资源、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作用和意义研究;积极开展目标教学课题研究,各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积极开展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学习”的研究,党校教育内容与学员实践所必须的基本知识相一致的研究,教学方法与学员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研究,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相照应的研究,党校教育过程与学员党性锻炼要求相融合的研究等。通过加强教学科研课题立项和项目管理,加大应用研究的比重,及时转化科研成果,服务于一线教学和领导机关决策,不断提高学员的系统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研究党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党校?九五?发展规划的检查和促进,这些年县级党校的管理方式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要建成校园宽带网(或ADSL局域网),为全体教师和员工配备微机,把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等部门的计算机,通过网、线联结组成校园局域网,实现校内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和Internet资源共享,为实现办公自动化创造条件。要继续探索县级党校办公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信息安全保障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与对策,努力实现办公、管理工作的网络化、自动化和现代化。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