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教学构想】
1、这两首都是田园诗。田园诗一般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因人、因诗而异各有其特点。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两首诗的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 2、欣赏《蝈蝈与蛐蛐》一诗可根据它上下两部分相互呼应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所表现的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欣赏《夜》一诗要抓住夜景的静谧、美丽的特点体会蕴含其中的诗人的情感。
3、教学诗歌不作多讲而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在关键处点拨多让学生自己用心领悟。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蝈蝈与蛐蛐》板书。
二、整体感知。 1给加粗字注音。
栖息 草茸茸 欢嚷 喧响 2根据注音写字。
树lí yōu暗 沉jì 昏yù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栖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三、理解探究。 1、《蝈蝈与蛐蛐》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3、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4、《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5、反复朗读《夜》完成下列各题
⑴ 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⑵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⑶ 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
⑷、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 ? 6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⑴ 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或“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⑵ 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此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诗意并加以表达。 8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反复吟诵造成了诗的节奏美、形成回环复沓的旋律美深化了夜静谧、美丽的氛围。诗人此时的心境与诗歌的意境是一致的那么安适、那么宁静。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夜、对于自然万物的喜爱与赞美。请大家深情朗诵诗歌。全班朗诵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极为平常的昆虫叫声在诗人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极为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人们常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诗歌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赏析诗歌的方法是相通的。我们今天这有限的45分钟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赏析实践的机会希望以后你能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真正进入诗歌美妙的境界。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又一个五月之夜 俄费特
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 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 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 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 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 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 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 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
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 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 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第一节和第二节均以“多美的夜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第三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白桦树?这样写可以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学习收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疑惑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诗中所写夜景的特点和蕴含其中的诗人的情感。 明确 ⑴ 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静谧而美丽的特点。 ⑵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⑶ 这是同题材诗的比较。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对这两首诗可从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重在让学生体会不求面面俱到和过细的分析。
1、qī róng rǎng xuān 2、篱 幽 寂 晕
3⑴停留歇息多指鸟类。⑵非常静没有一点声音。 4沉醉 消逝 疲劳 栖息 6恬静、欣喜。
7不好。因为“夜来临四下一片静”静得连溪水也不好意思大声流淌只能“轻轻地”突出了夜的静谧如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8把夜莺、秧鸡、溪水、明月、大自然等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情感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夜的诗情画意使这首诗更富有感染力。 9示例郭沫若的《静夜》
10示例《那个窗口》还是那样的夜晚/夜深云黑 无月亮/只有一个明亮的窗口//风儿轻轻地吹/似乎在低语睡吧 睡吧/星儿静静地眨/仿佛在呢喃寂寞 寂寞//关不住的灯光/调皮地打破了星的孤独/一路上高呼苦读 苦读/不安分的音乐/幽默地参与了风的纠吵/满院里宣传拼吧 拼吧//如水的灯光/透过那窗口/一览无余/似雾的音乐/穿过那窗口/一泻千里/而那主人公/影过那窗口/犹如一尊雕像/——维纳斯 思想者/哦 那个窗口
11示例《白桦》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开放探究】
1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五月夜晚的家乡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自己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2“谢谢”一词表达了诗人完全陶醉在家乡美景中时的喜悦和激动。 3第一节的“多美的夜色”确定了赞美家乡夏日夜景、抒发喜悦心情的感情基调第二节的“多美的夜色”则引起下文引出对家乡夏夜美景的具体描写。
4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白桦树在夜色下的柔美风姿融情于景富于感染力。 《星星变奏曲》
11初夏、星星、萤火虫
12溜出村子躺在草地上面数星星
13我说萤火虫是月亮下的蛋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
14都认为自己数得很清楚都认为自己有理。啊两小无猜的时代天真无邪的童年 15只要想像合理即可。
16示例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17只要符合要求表意清楚即可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朗读、讨论 阅读理解合作探究 【导读指导】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自由练习朗读课文然后听录音再默读思考课文大意。最后处理下列题目。 二、理解探究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参照课后思考题仔细研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在课文中批注你的体会。然后结合你的体会处理下列题目。 三、合作释疑请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1、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学习反思】 学习收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疑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