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二朝校长在2017年全国阅读推广会上的发言稿(浙江温州)
“OTO”阅读,从儿童开始
石家庄市国际城小学
苗二朝
2017年10月27日
0
石家庄市国际城小学是2008年9月建校的,现有学生1400多人,建校以来就一直注重书香校园的建设。2013年我来到国际城小学工作,继续坚持阅读工作的推广,但是感受到传统阅读的局限性,2015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我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我们开始尝试“OTO”阅读模式的探索,引进了数字化校园阅读系统,2016年尝试引入主题式的数字阅读课程, 今年开始使用“学习通”,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接下来就我校“OTO”阅读模式向大家做一汇报,我将从“OTO”阅读的“线上阅读”、“线下阅读”和阅读评价三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线上阅读
(一)数字图书借阅机阅读
国际城小学从2015年开始大力推进线上阅读,为此配臵了数字图书借阅机、在线阅读课程,并通过移动终端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来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015年我们提出了提出“电子借阅”概念,独创的全新图书借阅模式,开启图书借阅新时代,更好的服务于全民阅读。国小以阅读为媒介,达到融会贯通,提高语文素养。每台借阅机的优质图书藏书量在5000多册,每月更新一次,利用数字阅读系统。我们实现了图书阅读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线阅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阅读机上查询阅读;一种是二维码扫描到手机、平板进行“线下阅读”。我们的家长和学生,都可以用移动终端下载数字阅读平台,通过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将图书下载至手机或平板,这样就拥有了一个掌上数字图书馆,基本实现了随时随地可以阅读,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模式。
1
数字阅读的另一个特点是直观的数据。通过数字图书借阅机的后台,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的阅读行为,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
图片分别是借阅机进校以来,阅读下载总量与趋势图。通过观察趋势的变化,监测学生的阅读行为,掌握学生的阅读习惯。从大数据上看,2016年图书阅读量排行榜显示我校在全国阅读量居于首位。我校阅读机上图书的阅读量每月最高时候达到近2000本。
从显示数据来看,每年的上学期和下学期都有阅读高峰期,这是因为伴随各项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阅读的频率大大增加。
右图中的数据反映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重点。与全国数据基本一致,漫画绘本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类书籍,比重达到25.5%,其次是科学益智类图书,也深受学生喜爱。同样可以看到,国学启蒙、历史传说、亲子共读类相关书籍阅读量较少,属于阅读薄弱环节。通过以上数据,针对今后校园阅读氛围的营造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显而易见了:学生喜爱的,继续支持与巩固;克服阅读薄弱环节,通过阅读活动与阅读课程的形式对薄弱环节加以推动与鼓励。
(二)在线阅读课程
2016年学校正式引入主题式电子阅读课程,将学生简单的自行阅读模式系统化,将学生传统纸质图书不能量化的阅读效果数字化,将学生无法追踪的阅读进度可视化。例如:一年级的阅读主题为漫画绘本,四年级的主题为神奇的大千世界,六年级的主题为感悟生活。通过主题阅读,使学
2
生获得知识,开拓视野,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
学生根据班级挑选的课程进行线上学习,课程中丰富的资源给学生带来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图文声并茂的内容,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解决了低年级学生识字量问题。视频导读中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对人物、情节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书中的内容。最后通过课程测试学生还可以获得成绩。
由以上的课程完成情况我们统计出2017年1月-9月,阅读课程总访问量达到16万次,其中假期突破5万次。学生参与在线阅读课程积极性高,相对传统纸质阅读更有动力,书籍的学习与理解也更加透彻,对阅读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显而易见。
图中的数据统计反映出了学生对不同课程的喜爱程度,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阅读的兴趣点,为我们因材施教,进行拓展阅读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不仅每门课程的总访问量有据可查,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访问量同样可以跟踪,从而分析不同班级间对一门阅读课程的学习程度。以1—3年级《小马过河》这门课程为例,总访问量为10896次,具体到二年级每个班级的访问量分别为 735、716、571、661次。
(三)移动端的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做好阅读,学校为学生定制了专属国际城小学的,配合借阅机使用的移动端APP——“学习通”。学生通过“学习通”实现课下与校外的阅读实践,相比传统纸质图书,利用“学习通”里的海量阅读与学习资源,家长的经济负担更小,学生的选择范围更广,阅读的时间与地点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