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以生活常见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之后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
习方式逐步体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既积累丰富的知识,又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亲切感。 二、单元总体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1、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
问
题。
难点:除法的意义和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课时分配
用7课时安排教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1 / 18
第一课时
一、授课课题:平均分(二) 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学生在观察例题图后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所以教学时引导好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
准备一幅教科书12页情境图。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暢所欲言,为 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师生活动)
(1)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境图。 2、探究新知
2 / 18
问题2: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 问题?(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
(师生活动)
(1)同学讨论交流。 (2)教师收集信息。
问题3: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活动)
(1)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境图。
(3)师生共同归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3、巩固练习
(1)第15页“做一做”。 (2)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问题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平均分
3 / 18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
学 案
一、课前预习
妈妈买来一些水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怎么分?
二、目标检测
课本练习三的第3、4题。
三、配餐作业:
请同学回家后自己动手分一分水果,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
一、授课课题:除法(一) 二、教学内容及其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
4 /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