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二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1:37: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微专题二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知能整合

Zhi neng zheng he

考题调研Kao ti diao yan

(2018·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面积约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受来自大陆冰盖的强降风影响,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风力地貌。下图中a图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图,b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c图为拉斯曼丘陵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读图完成(1)~(3)题。

(1) 作为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下列推测与拉斯曼丘陵的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C )

A.稀疏灌丛分布,风力作用强 B.冰川作用强,多曲折幽深的峡湾 C.暖季苔藓地衣生长旺盛,流水作用弱 D.海浪作用强,沿海陡崖沙滩交错分布

(2)关于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大,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小 B.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小,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大 C.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冬季和春季7~12时常出现强风

(3)拉斯曼丘陵地区常年风力强劲风力地貌却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 D ) ①冰川侵蚀了风力地貌 ②风力变率大 ③地表碎屑物少 ④地表被积雪覆盖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1)该区域为南极高寒地区的大陆边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故风力、冰川、海浪作用明显,水体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流水作用在该地区表现较弱,气候严寒干燥,无法发育灌丛植被,短暂的暖季苔原植被(苔藓、地衣)生长迅速、旺盛,南极大陆由巨厚现代冰川覆盖,基底陆地很少出露,故峡湾、海岸地貌难以形成,所以C正确。(2)从图中可知,南半球春季至夏季(9月至次年2月)强风频率变小,南半球夏季至秋季(12月至次年5月)强风频率变大。南半球冬季强风频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季14~20时常出现强风,所以B正确。(3)拉斯曼丘陵地区虽然风力强度大,稳定性高,但是由于地表松散物质(沉积和风力碎屑)稀少,加之积雪的覆盖,使地表裸露时间短暂,大大限制了风力作用的进程,故风力地貌不明显,所以D正确。

归纳拓展

Gui na tuo zhan

1.地球运动规律的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的角、线速度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北半球的昼夜长短 北极点附近出现的现象 太阳升落方位(极昼区除外) 北半球日出的地方时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 北半球夏季(7月) 较慢 北半球 昼长大于夜长 极昼 东北升西北落 早于6时 较大(最大) 较短(最短) 北半球冬季(1月) 较快 南半球 夜长大于昼长 极夜 东南升西南落 晚于6时 较小(最小) 较长(最长) 2.自然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自然地理现象 对流层厚度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 季风气候区的风向 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海陆等温线 典型的气象灾害 北半球山体雪线的高度 北半球海域海水的温度 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流量 北半球温带、寒带地区的河流结冰情况 长江口处的海水盐度 天山牧民牧场位置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 较厚 偏北 炎热干燥 湿季 夏季风、偏南风 低气压(印度低压)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 较薄 偏南 温和多雨 干季 冬季风、偏北风 高气压(亚洲高压) 大陆上向北凸出,海洋上向南凸 大陆上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 台风 较高 较高 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 较小 寒潮 较低 较低 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 较大 不结冰 较低 山地牧场 结冰 较高 山麓牧场 3.地理事物和现象季节变化的因果链

新题再练

Xin ti zai lian

(2018·天津河西一模)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1)~(2)题。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小满 5月20~22日 处暑 8月22~24日 小雪 11月22~23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1日 夏至 6月21~22 秋分 9月22~24日 冬至 12月21~23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大暑 7月22~24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大寒 1月20~21日 立夏 5月5~7日 芒种 6月5~7日 小暑 7月6~8日 立秋 8月7~9日 白露 9月7~9日 寒露 10月8~9日 立冬 11月7~8日 大雪 12月6~8日 小寒 1月5~7日 (1)惊蛰和霜降节气与我国黑龙江省实际物候相比( B ) A.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 B.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 C.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 D.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

(2)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D )

A.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此季节多气旋活动,云雨天气多,使气温不断降低 D.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解析】 (1) 由题干材料可知,二十四节气是黄河中下游劳动人民发明的,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所以与黑龙江省实际物候相比,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选B。(2)过了白露后,季节开始进入秋季,冬季风的势力开始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天气晴朗不一定会造成一夜比一夜冷的现象;我国气温降低主要是亚欧大陆高压影响;白露以后,降水量逐渐减少。

故选C。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二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meuw1f0wd8xswm2yhl07916095eiv009d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