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4教材经典实验(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19:40: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

② 。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 (填“有”或“无”)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 。细胞处于图2所示状态时,A、B处的浓度关系为 (用字母和符号表示)。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于是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溶液,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请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

因: ; 。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管液面仅略高于a管液面后不再变化。为使两管的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

是 。

参考答案

专题突破练14 教材经典实验

1.B 解析 淀粉遇碘变蓝,淀粉溶液与足量淀粉酶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淀粉,再用碘液处理,溶液不能变蓝,A项错误;高温处理使蛋白质变性,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其肽键没有被破坏,高温处理的蛋白质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溶液呈紫色,B项正确;斐林试剂可鉴定还原糖,乳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C项错误;花生种子匀浆中含有大量脂质,可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D项错误。

2.C 解析 ①脂肪的鉴定和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使用光学显微镜,A项错误;④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需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⑥DNA的鉴定用到的是二苯胺试剂,B项错误;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③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均需使用离心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法,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需使用显微镜,不用同位素标记法,C项正确,D项错误。 3.B 解析 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较强,且个体较大的动物,而非适合所有动物,A项错误。用网眼较大的渔网对草鱼进行捕捞,仅仅是对较大的鱼进行调查,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较实际值偏小,B项正确。如果标志物易脱落,得到的估计值会偏高,C项错误。每次实验都会有误差,重复实验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实验数据,且该方法得到的仅是估计值,D项错误。

4.D 解析 鉴定酒精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不需要水浴加热,A项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为对比实验,B项错误;可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检测酵母菌产生CO2的情况,C项错误;相同条件下,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快、量大,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大,D项正确。

5.B 解析 解离液会将组织细胞杀死,但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

6.C 解析 根据物镜距载玻片的距离,可判断物镜放大倍数的高低,b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高于c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则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目少;a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大于d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在d条件下看到的物像在右上方,转化为a或c条件下观察时,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7.A 解析 苹果果肉的颜色比植物叶片浅且还原糖含量丰富,所以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A项正确;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充分,B项错误;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C项错误;在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等量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混匀后立即加入组织样液,D项错误。

8.B 解析 叶肉细胞可用于观察叶绿体而不能用于观察线粒体,因为叶绿体的绿色会掩盖健那绿的染色效果,影响实验观察,A项错误;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要用活细胞,B项正确;高倍显微镜观察不

到细胞的膜结构,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因此不影响二者的观察,C项错误;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分别将DNA和RNA染成绿色和红色,D项错误。

9.B 解析 观察线粒体时需用健那绿进行染色,但健那绿是用于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染料,不需要用盐酸对细胞进行解离固定,A项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B项正确;解离液是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配制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C项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且乙醇无毒,方便操作,故常使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项错误。

10.C 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二倍体草莓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后,染色体加倍成28,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56;秋水仙素不能使染色体着色,其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d,诱导成功率在处理的组别中最高。

11.答案 (1)甘油 脂肪酸 糖类 蛋白质

(2)O 下降 (3)淀粉 自养 (4)洗去浮色 橘黄色

解析 (1)据甲图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并转变为糖类(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催化脂肪水解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由图乙中看出,前7天种子的干重在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有机物。糖类物质中O元素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逐渐下降,原因是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3)淀粉遇碘液变蓝。向萌发第7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适量碘液,匀浆变蓝,说明有淀粉的形成。蓖麻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一种自养型生物。(4)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12.答案 (1)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有

(2)紫色大液泡 A>B或A

(3)①滴加蔗糖酶溶液后使b管中溶液浓度升高 蔗糖被蔗糖酶水解,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解析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水分子仍然可通过半透膜进出漏斗。(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过程中,常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图2中细胞可能处于三种状态:当A>B时,细胞吸水,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当A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4教材经典实验(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mfbx325m28qp2012imx4yj364q360011o1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