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2 现有库存表
月份 项目 周次 期初库存 需求预测量 订货量 主生产计划量 现有库存 月份 项目 周次 期初库存 需求预测量 订货量 主生产计划量 现有库存 月份 项目 周次 期初库存 需求预测量 订货量 主生产计划 现有库存 月份 项目 周次 期初库存 需求预测量 订货量 主生产计划量 现有库存 1 540 200 120 0 340 2 340 200 160 0 140 1 245 210 130 0 35 2 35 210 120 600 425 1 545 220 120 0 325 2 325 220 110 0 105 1 400 240 100 0 160 2 160 240 100 600 520 一月 3 520 240 150 0 280 4 280 240 200 0 40 1 40 245 100 600 395 2 395 245 300 0 95 二月 3 95 245 150 600 450 4 450 245 100 0 205 1 205 215 120 600 590 2 590 215 100 0 375 三月 3 375 215 200 0 160 4 160 215 150 600 545 四月 3 105 220 130 600 485 4 485 220 180 0 265 1 265 225 110 0 40 2 五月 3 415 225 150 0 190 4 190 225 100 600 565 1 565 230 130 0 335 2 六月 3 105 230 160 600 475 4 475 230 100 0 245 40 225 180 600 415 335 230 120 0 105 七月 3 425 210 150 0 215 4 215 210 150 0 5 1 5 215 120 600 390 2 八月 3 140 215 150 600 525 4 525 215 180 0 310 1 310 240 160 0 70 2 九月 3 430 240 160 0 190 4 190 240 250 600 540 390 215 250 0 140 70 240 150 600 430 十月 3 140 200 150 600 540 4 540 200 300 0 240 1 540 200 120 0 340 2 十月 3 140 200 150 600 540 4 540 200 300 0 240 1 565 250 150 0 315 十二月 2 315 250 120 0 65 3 65 250 200 600 415 4 415 250 120 0 165 340 200 160 0 140 3、计算待分配库存
待分配库存计算分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第一期的待分配库存量等于期初现有库存量加本期的主生产计划量减去直至主生产计划量到达前(不包括该期)各期的全部订货量;二是,以后各期只有主生产计划量时才存在待分配库存量,计算方法是该期的主生产计划量减去从该期至下一主生产计划量到期前(不包括该
期)各期全部订货量。
表4-3 待分配库存表
月份 项目 周次 期初库存 需求预测量 订货量 主生产计划量 待分配库存 月份 项目 周次 期初库存 需求预测量 订货量 主生产计划 量 待分配库存 月份 项目 周次 期初库存 需求预测量 订货量 主生产计划 量 待分配库存 月份 项目 周次 期初库存 需求预测量 订货量 主生产计划 量 待分配库存 1 540 200 120 0 1 245 210 130 0 1 545 220 120 0 1 400 240 100 0 300 2 160 240 100 600 150 四月 2 325 220 110 0 3 105 220 130 600 130 七月 2 35 210 120 600 180 十月 2 340 200 160 0 3 140 200 150 600 -110 4 540 200 300 0 1 240 205 150 0 3 425 210 150 0 4 215 210 150 0 1 5 215 120 600 200 4 485 220 180 0 1 265 225 110 0 一月 3 520 240 150 0 4 280 240 200 0 1 40 245 100 600 150 二月 2 395 245 300 0 3 95 245 150 600 380 五月 2 40 225 180 600 350 八月 2 390 215 250 0 3 140 215 150 600 110 4 525 215 180 0 1 310 240 160 0 3 415 225 150 0 4 190 225 100 600 190 1 565 230 130 0 4 450 245 100 0 1 205 215 120 600 150 2 590 215 100 0 六月 2 335 230 120 0 3 105 230 160 600 250 九月 2 70 240 150 600 190 3 430 240 160 0 4 190 240 250 600 170 4 475 230 100 0 三月 3 375 215 200 0 4 160 215 150 600 240 十一月 2 35 205 260 600 400 3 375 205 100 0 4 170 205 100 600 130 1 565 250 150 0 十二月 2 315 250 120 0 3 65 250 200 600 480 4 415 250 120 0 5 十张订单在单台机器作业排序
5.1 作业排序概述
指在多品种生产任务中,决定生产任务进入生产的顺序,以解决对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重心环节需求的矛盾。尽可能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佳排序方案。
5.2 作业排序规则
作业排序九种规则:
(1)FCFS(先到优先):按订单到的先后顺序进行加工。 (2)SPT(最短加工时间优先):优先选择最短加工时间的任务。 (3)EDD(交货期优先):最早交货期最早加工。
(4)SST(最松弛时间):松弛时间是指距交货期前所剩余时间所得差值。优先权给剩余时间最短的任务。
(5)MWKR: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长的任务。 (6)SCR:优先选择关键比最小的任务。 (7)LWKR:优先选择余下时间最短的任务。 (8)MOPNK:优先选择余下工序最多的任务。 (9)RNDOM:随机挑选任务。
5.3 十张订单作业分析
延迟大于0代表有延迟,小于0代表无延迟,总延迟时间为所有有延迟的工位的延迟时间之和。
平均流程时间=总流程时间/工位数 平均延迟时间=总延迟时间/工位数
根据以上公式并按照9种不同规则得到以下排序表:
表5-1 FCFS(先到优先)规则排序表
订单
A B C D
加工时间
2 3 4 5
交货期
15 12 10 9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0 2 5 9
2 5 9 14
延迟
-13 -7 -1 5
误期
0 0 0 5 续表
订单 E F G H I J 加工时间 2.5 3.5 1.5 4.5 2.2 3.2 交货期 7 6 11 5 19 16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14 16.5 20 21.5 26 28.2 16.5 20 21.5 26 28.2 31.4 延迟 9.5 14 10.5 21 9.2 15.4 误期 9.5 14 10.5 21 9.2 15.4 根据表5-1得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73.6天,平均流程时间为173.6/10=17.36天;其中有且只有A、B、C订单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84.6天,平均延迟时间为84.6/10=8.46天。
表5-2 SPT(最短加工时间优先)规则排序表
订单
G A I E B J F C H D
加工时间 交货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1.5 2 2.2 2.5 3 3.2 3.5 4 4.5 5
11 15 19 7 12 16 6 10 5 9
0 1.5 3.5 5.7 8.2 11.2 14.4 17.9 21.9 26.4
1.5 3.5 5.7 8.2 11.2 14.4 17.9 21.9 26.4 31.4
延迟
-9.5 -11.5 -13.3 1.2 -0.8 -1.6 11.9 11.9 21.4 22.4
误期
0 0 0 1.2 0 0 11.9 11.9 21.4 22.4
根据表5-2得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42.1天,平均流程时间为142.1/10=14.21天;其中有且只有A、B、G、I、J订单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68.8天,平均延迟时间为68.8/10=6.88天。
表5-3 EDD(交货期优先)规则排序表
订单
H F E D C G B A J I 加工时间
4.5 3.5 2.5 5 4 1.5 3 2 3.2 2.2 交货期
5 6 7 9 10 11 12 15 16 19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0 4.5 8 10.5 15.5 19.5 21 24 26 29.2 4.5 8 10.5 15.5 19.5 21 24 26 29.2 31.4 延迟
-0.5 2 3.5 6.5 9.5 10 12 11 13.2 12.4 误期
0 2 3.5 6.5 9.5 10 12 11 13.2 12.4 根据表5-3得知,流程时间为结束时间总和为189.6天,平均流程时间为189.6/10=18.96天;其中有且只有A订单无延迟,其他订单均有延迟,总延迟时间为80.1天,平均延迟时间为80.1/10=8.01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