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支付的利息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264.9 266.3 34.1 164.8 120.3 66.4 253.0 402.1 64.4 105.1 347.5 1991.9
请计算:
(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
5.假定一国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6.设一经济社会生产5种产品,它们在1990年和1992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所示。试计算:
(1)1990年和1992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2)如果以1990年作为基年,则1992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
(3)计算1990-199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1992年价格比199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产品 A B C D
1990年产量 25 50 40 30 1990年价格(美元) 1.50 7.50 6.00 5.00 1992年产量 30 60 50 35 1992年价格(美元) 1.60 8.00 7.00 5.50
E 60 2.00 70 2.50 7.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见下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 净出口 储蓄 资本折旧 政府转移支付 企业间接税 政府购买 社会保险金 个人消费支出 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125 15 25 50 120 75 200 130 500 100 50 80
8.假定一经济社会生产5种产品,其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计算:
(1)2000年和2002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2)若把2000年作为基年,求2002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3)2000年-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2002年比2000年价格上升的幅度。
产品 A B C D E 2000年 产量 25 50 40 30 60 价格(元) 1.50 7.50 6.00 5.00 2.00 产量 30 60 50 35 70 单位:亿美元
个人租金收入
折旧 雇员的报酬 个人消费支出 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 企业转移支付 统计误差 国内私人总投资 产品和劳务出口 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产品和劳务的进口
净利息
财产所有者的收入
2002年 价格(元) 1.60 8.00 7.00 5.50 2.50 9.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如下表。
31.8 287.3 1596.3 1672.8 212.3 10.5 –0.7 395.3 339.8 4.6 534.7 316.5 179.8 130.6
公司利润 182.7
(1)用支出法计算GDP; (2)计算国内生产净值;
(3)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收入。 10.已知:
工资:100亿美元 间接税减津贴:10亿美元 利息:10亿美元 消费支出:90亿美元 租金:30亿美元 投资支出:60亿美元
利润:20亿美元 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美元 出口额:60亿美元 进口额:70亿美元 政府的转移支付:5亿美元 所得税:30亿美元 (1)按收入法计算GNP; (2)按支出法计算GNP;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 (5)计算进出口盈亏。
11.考虑如下价格指数问题。一个只有3种商品进入CPI(消费价格指数)的简单经济,这三种商品是食品、住房和娱乐。假定居民在基年(1987年)以当时的价格消费如下: 食物 住房 娱乐 总计 数量 5 3 4 价格(美元/单位) 14 10 5 支出额(美元) 70 30 20 120 (1)定义消费价格指数CPI;
(2)假定定义CPI的商品篮子是以表上所给定的数据为依据。如果1994年的价格为:食品每单位30美元,住房每单位20美元,娱乐每单位6美元。计算1994年的CPI。 12.1976年国民收入的资料如下(单位:亿美元):
租金收入23.3 资本消费津贴179.0 雇员报酬1036.3 个人消费支出1094.0 个人所得税196.9 企业间接税150.5 社会保险金123.8 企业转移支付8.1 政府对个人转移支付184.7 统计误差5.5
私人国内总投资243.3 出口商品与劳务162.9 企业存货调整—14.1 津贴减政府企业盈余0.8 政府采购361.4 个人利息收入130.3 政府对个人或企业支付的利息39.3 政府所得利息22.4 消费者对企业支付的利息25.0 资本消费调整—14.7 进口商品与劳务155.1 净利息88.4 未分配利润56.4 业主收入88.0 个人支出1119.9 公司利润税64.7 公司税前利润156.9 个人储蓄65.9 运用支出和收入法分别计算: (1)NP (2)NNP
(3)NI (4)PI (5)DPI
12.假定GDP是6 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 100美元,政府的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 800美元,对外贸易赤字是100美元。
(1)储蓄(S)有多大?
(2)投资(I)的规模是多少? (3)政府支出(G)有多大?
14.说明一个支出大于其收入的国家必然会有对外收支赤字。
1.2.4 论述题
1. 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缺陷是什么?(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2. 试评述国民收入核算理沦,为什么要用绿色GDP替代GDP?(北师大2006研)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3.1 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目前我国计算GDP是用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三者之和求得。在1991年11月之前,美国均是用GNP作为对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改用GDP,原因是大多国家都用GDP。同时,由于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则较易衡量,再加上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本国使用外资时解决的是本国就业问题)。当然,对美国来说,GDP和GNP的差异较小,二者使用差别并不大。
3.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