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并尝试列竖式计算?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十位上的3去4,商够不够1呢?不够1怎么办?
③教师:当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此时,教师边说边板书:十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4乘0得0,把0写在3的下面。
3减0得3,与被除数个位上落的2合在一起就是32,32除以4商8,8写在个位上。
观察竖式: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板书简便竖式) ④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当我们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被除数的那一位上写0占位。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1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具体的题目提问,为什么商要写0?
3、出示例题7的第⑵小题,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个,还剩多少人?
①学生独立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 列式:562÷4
②提问:这道题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为什么?商是几位数?让学生试算。 ②讨论:十位上商是4表示什么?这时被除数的十位已除尽,个位上的2除以6够商1吗?怎么办?在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3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提问,为什么商末尾写0? 2、教科书第33页第2题。 学生先判断再改正。 四、课堂小结: 一位数除多位数时,如果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正好除尽,而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33页第1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是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但商的中间或末尾却有0的笔算除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当商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在那一位商0占位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还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发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商中间有或末尾有0。即:先让学生举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例子,再从这些例子中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
学生对于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如何会出现0的关系更明确了。
第12课时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例练习八第3~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6000÷6 3200÷8 545÷9 301÷3 354÷7 280÷4 496÷7
学生口算度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小游戏:谁的火车跑得快(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5题): (1).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2).评价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3题。 ①.读题、找条件、问题。 ②.列式。
③.估算:你是怎样想的? ④.笔算:你是怎样算的?。 2、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3、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8题。 ①.看懂题意。 ②.进行计算。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
三、数学游戏:教材第32页“数学游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6、7题。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复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笔算的计算方法,回顾完后由学生
完成师生事先准备的练习题,面批面改效果好,包括交流时在黑板前的讲解,总的来说这节课我在复习时有效的抓住了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得比较扎实。但是我们都不能松懈。必须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学生达到彻底掌握的目的才行。
第13课时 整理和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7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九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分工合作,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 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整理,可以用文字、表格或图框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练习?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班级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然后大家对展示的作品给于适当的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竖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
法。
3、教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那些成功的体会可以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亲身实践,解决问题
1、出示讲课书第35页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讲评。 2、出示教科书第35页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进行解答,提问:“大约”表示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教科书第35页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进行解答,全班讲评。 4、提问:(1)这3道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练习九第1、2、3、4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5、6题。 六、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口算除法 :估算除法
除法 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笔算除法 除法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除式中的0 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反思:执教完本课后我发现了自己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课堂时间的掌握不够合理,另外,对于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来说,我没有很好的放手让学生去做,在小组内交流完后写出的重难点题目,可由其他组的同学来讲解,而不是由教师来插手。 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
第三单元 统 计
一、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