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科粤版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复习提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23:53: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心整理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一、基础知识

一、酸碱指示剂 ? ? ? ? ? ? ? ? 1. 2. 3. 4. 5. 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s 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2O=Ca(OH)2 氢氧化钠 +

-

二、干燥剂 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6. 浓硫酸 7. ? ? ? 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三、复分解反应 二、酸 一、酸的定义和分类 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酸 含氧酸(命名“某酸”) 无氧酸(命名“氢某酸”) H2SO4(硫酸)、H2CO3(碳酸)、HNO3(硝酸)、H2SO3(亚硫酸)…… HCl(盐酸,学名氢氯酸)、HF(氢氟酸)、H2S(氢硫酸)……

+特殊的有机酸:CH3COOH(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 酸的电离:HCl=H+Cl,H2SO4=2H+

-+

2-+SO4 二、常见的酸 化学式 形成 状态 盐酸(氢氯酸) HCl H2+Cl2HCl 硫酸 H2SO4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酸雨形成的原理) (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

精心整理 (稀硫酸)无色液体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特点 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 ②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③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用途 敞口放置的变化 ①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Fe,可注意事项 用蒸馏法提纯。 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挥发时溶解的氯化氢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 ? ? 3+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 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 ①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溶解、散热)。 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危险。 ②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有白雾出现,是因为:②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它们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 浓硫酸的稀释操作 三、酸的化学性质 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1. 2. 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置换反应) a) b) c) 3. a) b) c) d) e) 4. 5.

这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示例:Fe+2HCl=FeCl2+H2↑和Fe+H2SO4=FeSO4+H2↑ 【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因为生成物有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所以反应一定发生。 示例1:Fe2O3+6HCl=2FeCl3+3H2O和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Fe的盐溶液呈黄色)。 示例2:CuO+2HCl=CuCl2+H2O和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Cu的盐溶液呈蓝色)

2+

3+2++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a) b) c) d)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新酸是碳酸;②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盐必须是沉淀。 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注意:HCl是稀盐酸,不写↑) 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

三、碱

一、碱的定义和分类 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

精心整理

NH3·H2O(氨水) 碱

金属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某”)

弱碱

四大强碱:KOH(氢氧化钾)、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

氧化钡)

白色沉淀:Mg(OH)2(氢氧化镁)、Al(OH)3(氢氧化铝)、Zn(OH)2(氢氧化锌)、 Mn(OH)2(氢氧化锰)……

有色沉淀:蓝色沉淀Cu(OH)2(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Fe(OH)3(氢氧化铁)

? ? ? ? 四大强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 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氨水的电离是NH3·H2O=NH4+OH,所以氨水也是碱。

钾、钠、钙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Ca(O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化学式 工业制法 状态 腐蚀性 特点 NaOH Na2CO3+Ca(OH)2=2NaOH+CaCO3↓ 白色块状固体 强腐蚀性 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 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行用途 业(除玻璃方面外,用途与纯碱类似)。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所以可以除油污。 ? ? ? 酸、碱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①吸水性;②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 -+

-

二、常见的碱 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 Ca(OH)2 CaCO3CaO+CO2↑,CaO+H2O=Ca(OH)2 白色粉末状固体 较强腐蚀性 微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不明显。 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配制波尔 多液 在实验室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 三、碱的化学性质 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1. 2. 3. 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 a) b) c) d) e) f) 4. 5. 6.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碱是四大强碱;②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十二个化学方程式,但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

碱+酸→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在碱的通性中,弱碱只有该性质。 碱+盐→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 a) b) c) d) e) f)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反应物能溶于水(包括氢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质);②新碱是氨水;③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 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 新碱是沉淀:

蓝色沉淀–2NaOH+CuSO4=Na2SO4+Cu(OH)2↓ 红褐色沉淀–3NaOH+FeCl3=3NaCl+Fe(OH)3↓ 白色沉淀–2NaOH+MgSO4=Na2SO4+Mg(OH)2↓

精心整理

g) h) i) j) k) l)

新盐是沉淀:

Ba(OH)2+Na2SO4=BaSO4↓+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蓝白沉淀:Ba(OH)2+CuSO4=BaSO4↓+Cu(OH)2↓ 红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2Fe(OH)3↓

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

CuO+H2O。

弱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水。如Cu(OH)2但需要注意的是,强碱没有该性质,该性质不属于碱的通性。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 1. 2. 3. 氢氧化钠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证明方法: a) b) c) d) e) f) 4. 5. 6. 7. 8. 9. 1. 2. 3. 5. 6. 7. 8. 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NaOH+HCl=NaCl+H2O和Na2CO3+2HCl=2NaCl+H2O+CO2↑ 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Na2CO3+Ca(OH)2=2NaOH+CaCO3↓ 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已经变质: 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 氢氧化钙变质 氢氧化钙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证明方法: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 Ca(OH)2+2HCl=CaCl2+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变质时,固体质量都会增加。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 ①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存在: 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 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部分变质 4.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氢氧化钙固体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 ①取样,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存在: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另取少量固体,加氯化铵(或硫酸铵)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Ca(OH)2+2NH4Cl=CaCl2+2NH3↑+2H2O或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 四、中和反应

? ? ? ? ? ? ? ? ? ?

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配平时要注意H2O的化学计量数。如:2NaOH+H2SO4=Na2SO4+2H2O

强酸和强碱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沉淀、气泡、不溶物溶解消失、溶液颜色变化),所以为了观察反应是否发生,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如NaOH+HCl=NaCl+H2O,反应的时候要进行以下操作: ①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③用滴管慢慢地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容器是试管,就直接振荡); ④溶液由红色刚刚褪成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注意是先加碱溶液,再加指示剂,然后才加酸)

做上述实验时,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忘加酚酞,在实验结束后再加酚酞溶液,发现酚酞不变色,会有两种情况:酸碱恰好完全

科粤版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n6i07hlvh7u3cm9b9nu86wqu5roq70039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