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培优练] [基础达标]
1.(2019·黑龙江牡丹江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具有催化作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 C.酶适宜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条件下长期保存 D.可用过氧化氢作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选B。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而少数酶是RNA,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这是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原因,B正确;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不适合长期保存,酶适宜在低温及最适pH条件下保存,C错误;过氧化氢高温易分解,所以一般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2.(2019·福建师大附中期中)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明显增加 B.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甲→乙和乙→丙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的空间结构相同
解析:选C。甲是ATP,乙是ADP,在主动运输过程中,ATP水解为ADP和Pi,贮存在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主动运输,但因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因此乙的含量不会明显增加,A错误;丙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磷酸键,但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错误;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其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生物的发光和吸能反应,因此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正确;甲→乙和乙→丙过程,是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因此催化这两种过程的酶的空间结构不同,D错误。
3.(2019·河北承德一中月考)下图为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模型,①②③④曲线的条件分别是( )
A.H2O2酶催化、FeCl3催化、加热、自然条件 B.加热、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FeCl3催化 C.加热、FeCl3催化、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 D.自然条件、加热、FeCl3催化、H2O2酶催化
解析:选D。由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可以看出④的反应速率快于①②③,活化能比较低,①的反应速率最慢,故④是加入了H2O2酶催化,①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过程;②和③比较,③的活化能比②低,故③为加入了无机催化剂,②为较高温度下的反应过程。
4.(2019·贵州遵义高三模拟)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据表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管 纤维素悬液(mL) 纤维素酶液(mL) 反应温度(℃) 斐林试剂(mL) 砖红色深浅 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
① 2 1 30 2 ++ ② 2 1 40 2 +++ ③ 2 1 50 2 + 解析:选D。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A项正确;还原糖生成量通过颜色深浅体现出来,这与温度不同有关,是因变量,B项正确;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是因为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C项正确;②组与①③组的温度相比,40 ℃较适宜,但温度梯度太大,故通过本实验不能说明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D项错误。
5.(2019·安徽合肥九中高三调研)某研究小组在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下图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Mn2降低了相应化学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
B.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其活性降低
+
+
C.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 D.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解析:选A。从图中可以看出,Mn2+只是提高了该水解酶的活性,并不能降低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A项错误;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某水解酶活性降低,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有的离子可以提高酶的活性,有的离子可以降低酶的活性,C项正确;不同金属离子是实验的自变量,该水解酶的活性是实验的因变量,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D项正确。
6.(2019·山东寿光期末)核酶能特异地结合并切断特定的mRNA,且可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核酶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可发生紫色反应
B.核酸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通常不受温度的影响 C.核酶与特异性底物结合时,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D.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反映核酶具有高效性
解析:选C。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滴加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的是蛋白质,而且该反应的发生不需水浴加热,A错误;与蛋白质相比,核酸虽然具有热稳定性,但温度过高或过低也能影响其性质或结构,因此核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B错误;核酶与特异性底物(mRNA)结合时,能切断特定的mRNA,说明在该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正确;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表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要证明酶具有高效性,最好与无机催化剂做对比,D错误。
7.(2019·河南新乡月考)乳糖酶可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实验中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一(质量 分数为10% 的乳糖) 酶的质 量分数 相对反 0 0 1% 25 2% 50 3% 100 4% 200 应速率 实验二(质量 分数为2% 的乳糖酶) 乳糖的 质量分数 相对反 应速率 0 5% 10% 15% 20% 0 25 50 65 65 A.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 B.实验一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实验二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 D.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 ℃,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解析:选C。由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增大,A项错误;实验一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升高或不变,B项错误;由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实验二中乳糖浓度已经不是反应速率的制约因素,所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C项正确;实验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且适宜,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 ℃,相对反应速率减小,D项错误。
8.(2019·安徽芜湖高三模拟)在过氧化氢酶催化下,H2O2分解释放的O2与愈创木酶反应生成茶褐色产物;氧气产生越多,溶液颜色越深。为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运用比色法,测定了5 min内茶褐色产物相对值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是6
B.依据0~1 min的曲线斜率,能比较不同pH条件下的酶活性 C.pH为5~8的缓冲液处理组,反应完全结束时的产物相对值不同 D.在pH为3的缓冲液中过氧化氢酶因肽键结构被破坏而失活
解析:选B。实验结果不能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是6,只能说明pH为6时,更接近最适pH,A错误;曲线斜率可以真实反映酶促反应速率的快慢,所以依据0~1 min的曲线斜率,可比较不同pH条件下的酶活性,B正确;因加入的反应物H2O2的量为无关变量,在酶促反应中H2O2的量是一定的,所以pH为5~8的缓冲液处理组,反应结束时的产物相对值是相同的,C错误;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分析曲线图可知:在pH为3的缓冲液中过氧化氢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D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