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案3(第四课)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6:08: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原中高二语文学案3 班级 组别 姓名

蜀 相 导学案

编案者:王晓慧

预习案

【知识链接】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1.根据你所认识的杜甫来填空:杜甫,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__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诗集众家之长,兼古今之体,又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显得沉厚雄浑,博大精深。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________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________”。他 的政治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把_________诗歌创作推向顶峰。

2、写作背景 : 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 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 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 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760 年春天,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 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 【预习检测】

1.用“/”划分下面四句诗的节拍

(1)丞相祠堂何处寻 (2)锦官城外柏森森 (3)映阶碧草自春色 (4)出师未捷身先死

2、从诗歌的思想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诗。这类诗有什么特点?常表达什么感情?你学过哪些怀古诗?

第1页 共4页 探究案

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2.《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第2页 共4页

原中高二语文学案3 班级 组别 姓名

拓展案

一.比较赏析:

1.清人沈德潜说自古以来咏诸葛亮诗中以杨慎《升庵诗话》所引《武侯庙》诗“为最”,“情韵声律,无不合也”(《明诗别裁》),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将杨慎引诗与杜诗进行比较,说说二诗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武侯庙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慙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m2.比较阅读,《蜀相》跟下面这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①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八阵: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图:法度,规模。八阵图:聚细石成堆,各高五尺,纵横棋布。夏时为水隐没,冬时水退仍然出现。遗迹曾见与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相传诸葛亮所布八阵有四处,都在四川,以夔州最为有名。

②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④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八阵图》旨在赞颂诸葛亮辉煌的一生,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十个字,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极端崇敬心情。后两句惋惜诸葛亮不能阻止刘备对东吴用兵,导致鼎足之势失衡,遗恨千古。全诗跌宕有致,感情深沉。

第3页 共4页 二.高考链接

(200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 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①

春色来天地,玉垒②

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③

,西山寇盗④

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⑤

注 ①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②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③北极句: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④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⑤《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

1.有人说“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2..尾联借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第4页 共4页

搜索更多关于: 学案3(第四课) 的文档
学案3(第四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ndhf4jlue2cg5h8iu9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